安化历史文化的丰润,让我们对眼前的梅山黑茶有限公司多了些羡慕和尊敬。因为,他们以一片片绿色的茶叶,托起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用绿色的茶园雕塑出现代新农业的企业形象。背靠逶迤青山、坐落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经济开发区江南工业园区的湖南梅山黑茶有限公司,集黑茶种植、传统黑茶生产、新型黑茶产品深加工、黑茶营销于一体,在3000余亩绿色的茶园里,出产和开发了40余款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黑茶茶品。从初级加工车间及1000平方米符合GMP10万级净化标准的现代科技化厂房生产出的茶品,博古通今,雅俗共赏,巨细皆有。
在这里,可以一睹黑茶传统与先进的工艺,在同一时空各展风采。黑茶千两茶的传统制作,得“日月金木水火土”之味道,用“七星灶”(寓意北斗七星)烘焙原料。在7月的季节,7个技艺工人,以7个花格蔑篓箍来精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筛分、复揉、发酵、压制、干燥9道工艺。而千两茶的踩制要经过27道工序,干燥要经过49天的日晒夜露。千两茶,蕴含了安化男子的刚劲、智慧、力量,凝聚了精神力量与体魄力量的总和。
在这里,可以舒心养眼地看到出水芙蓉般的桃花江女孩淳朴、烂漫、俏丽的身影,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她们动听的山歌,也与水鸟齐飞、与“茶禅一味”。
从这里的古茶亭,也可遥想当年商贸的繁华与种茶、喝茶、对歌的热闹。坐落于高芭、石河两村交界的杉树岭上的杉树亭,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大型古茶亭。建筑呈半月形,全木质结构,亭长15米,宽4米,共5间,占地90余平方米。这里风水养人又养心,民风如茶水般清亮、清香。路人歇足时可以免费喝到可口的茶水,茶亭是贫富不分的大众客厅、休闲会所。如今,古茶亭老了,逐渐地退隐于历史的一角,而随着历史进程构筑起新的茶业,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前行。
在安化,还有幸一睹千年“皇家茶园”的芳颜,可感悟安化黑茶在中国历史中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在历代贡茶产地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九湾十八岔的古茶园里,眺望那层叠起伏的岭峰连绵的山外山、岭外岭,处处云雾缭绕,翻阅不尽的茶园册页浪漫到天涯。
早在唐代(公元856年)的文字记载,安化茶区的倩影在历史的书香茶楼就如出水芙蓉夺目;
“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茶苑景观,也曾多情地漫步宋代的史册。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宋朝廷便在安化设“博易场”,采购安化黑茶运到西北换购战马,安化茶叶,如“昭君出塞”,最早变通为金戈铁马、戍边报国的绿色武器。
到了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明朝廷正式定为官茶。定义官茶,并非宫廷腐败独占口福,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计划经济萌芽初绽。安化黑茶,作为维护皇朝政权的犒赏品,作为给大西北的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调拨品,一片片绿叶的柔情淡意,一块块乌金般的黑砖,承载了政治的、民族的、经济的、文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