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
发布时间 2011-06-23 浏览 5627 次
久而久之,入伙者就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群体组织。在马帮内部,五马为一把,五把为一小帮,若干小帮构成一大帮,规模可达一二百匹。马帮是强悍而有力的组织,他们有严格的纪律和固定的规则,有很强的野外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甚至还有武器。马帮内有大锅头、二锅头和管事,每小帮还有小锅头。二锅头主要负责内部日常事务,大锅头为马帮首领,一般都有丰富的地理、民俗知识,沿途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信息灵通,交往广泛,具有较强的处理突发事变的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虽然如此,在漫漫古道上,马帮都要经受种种艰难困苦。冬有寒风冰雪,夏有暑热瘟疫,还要面对匪患的频频袭击,面对时常发生的饥渴和疾病。如今在荒野的山中,在古道旁崖岩下的洞穴里还能见到森森的白骨,据说这就是赶马人途中亡命后的遗骸。现在我们已很难想象骡马和赶马人这些血肉之躯,在万里遥途上是凭着怎样一种坚强征服这些悬崖峭壁和沼泽泥泞的,是凭着怎样一种耐力一步步丈量着这些高山大河的!面对滇西北角中甸县境内或是德钦县梅里雪山那些淹没在灌木和荒草丛中的古道遗迹,注视着石板路上被马蹄踩出的一串串深有寸余的凹痕,谁都会被震撼,都会长久地惊叹唏嘘……不过,没有哪个赶马人会因为付出如此的艰辛而富裕,就连那些几代人都把生命铺筑在古道上的马帮世家,最终也没有摆脱贫困的命运。只有少数大锅头因收入丰厚,最后成为留居缅甸、印度的大商人。

川流不息的马帮,促进了商贸的流通,也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茶马古道上大的驿站曾有100多个,最初为马帮歇脚、食宿、整休之地,逐步变成货物集散地、中转站,到最后发展成集镇,商业、旅社、寺庙、戏院、街道及手工业随之兴起。在剑川县沙溪镇向北延伸的一段百余公里的古道上,就曾建有雕梁画栋的戏楼数十个,至今还有一部分保存完好,足以令人想见古道上昔日人流络绎的情景。就连丽江、中甸这些高原名城,也正是因为地处古道要冲,数百年地接纳马帮驮来的繁荣才有了后来的规模。

茶马古道穿越的是一片中国版图上最富有特色的地域。白皑皑的雪山冰川,神秘诡谲的峡谷,鲜花盛开的草原、静谧和谐的高原湖泊,青翠无际的森林、平坦广阔的牧场,这一切为古道构成了多种气候多种多样地理兼容并存的造物主的画廊。在这充满诗意和幻想的画廊里,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相互融合互相催生,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写在贝叶上的经文、彝族高举的火把和舞动的脚步、纳西人的东巴象形文字、雪域藏人吟诵的英雄史诗……这一切都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而成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如今古道已沉寂于历史。活跃于高黎贡山脉的最后的专业的马帮,也因为20世纪末公路通往独龙江而消失,只有那残存的拐着之字的古道石板路、路边偶然可见的饮马石槽,以及古道古物石崖上刻下的佛教的箴言,还凝固着昔日古道的辉煌。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