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中绿茶按采摘节气分为"清明茶"、"夏茶、""秋香茶" 三种。"清明茶" 属茶中珍品,次之为"秋香茶","夏茶" 质品较差。
清明茶:采摘时间为清明节前后15天时间,此段时间的茶叶是茶树经过整个冬天的休生养息,发出第一批嫩叶,叶肥厚、质地柔软。茶的制炒必须经过采-凉-杀青-搓柔-凉-二次搓揉,使茶叶卷缩成条粒后进行由热火到文火的焙干,整个炒制流程约需三个多小时。好的制炒师傅制炒的茶叶线条颗粒分明成型好,香气逼人,充满春天气息的清香。采制上等清明茶必须选在大晴天,茶园露水全干后,采摘茶叶顶端的一尖两叶,采来的鲜叶必须新鲜完整,并必须当天制炒完毕。
夏茶:从立夏后至夏至前采制的茶叶称夏茶,夏茶是采完春茶后再发的茶叶,此段时间气温高、雨水多、生长速度快,茶叶较老化。因此夏茶的色、香、味都逊于清明茶,饮泡夏茶必须即泡即饮,时间长了易发溲。
秋香茶:立秋前后半个月采摘的茶称秋香茶,秋香茶是茶树经过春夏采后的第三次萌发的茶叶,此茶叶因茶树养伤经历二次茶叶的吸收,到秋茶就显得茶叶单薄、叶面较黄,一般长出两叶一芽就开始老化,产量较低。但经过酷热的暴晒,鲜茶水份明显低于春夏茶,因此制炒的茶叶香气有过于春夏茶,而且耐泡,经过三五次开水的冲泡,泡出的茶仍色香味俱齐。
建国以来,适中的茶业生产发展迅速,也经历多番的起落,一九七八年总产量达到4.3万多公斤,当时供销社收购的毛茶达8千多公斤,占当时新罗区总收购量3.8万公斤的25.5%,一九八四年整个新罗区的茶叶产量已由适中、东肖、雁石三镇占龙头老大,九十年代初我镇茶叶产量一落千丈,产量一直在1.5万公斤左右徘徊。主要原因是打不开茶叶销售市场,低廉的价格,挫伤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产量一降再降,以致许多茶园改种或荒废。到九十年代未,农民逐渐了解市场经济,适应市场变化,开始积极地寻找市场,使适中绿茶-深山里的阁秀,让外界有所了解,特别是经过互联进行网上推介,使适中绿茶打开了广东的潮汕市场,打进了北京城,促进了适中茶园新的发展。纵观适中茶叶的发展,适中绿茶受市场价格变化而制约。价格好时茶叶产量就增长,茶价低落时,茶农就放松管理,产量随之下降。这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茗喝茶已成了时尚,特别受到去年"非典" 影响,绿茶被认为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类黄酮和茶酸,可以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力,喝茶保健的理念已渐入人心,茶叶价格一路看好,也给适中绿茶发展带来了生机。茶农在管好原有茶园的基础上,纷纷投入资金开发新的茶园。如原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炳鸿退休后,自筹资金回到祖居地丰田村开发山地600亩,第一期已种下丹桂、铁观音等高山优质茶30亩,现长势良好。白叶村已规划山地1000亩引资建造茶园。适中绿茶这几年相继开拓了潮汕市场和北京市场,适中绿茶独特的风味利内在的优质品质,已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和婧睐。销量正逐年上升,但从销区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看到了:
1、 适中绿茶上乘的质量和独特的品质,是能站稳当地市场的原因所在。
2、 没有相应的包装,没有相应的茶厂进行深加工,上好的绿茶只能当毛茶卖,严重影响了适中绿茶的实际价值,浪费了资源。许多外地茶商到我镇购去绿茶,进行简单的包装,就使茶价翻上了好几翻。例如在潮州市场上茶商只将适中绿茶用锡泊纸包装成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