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变化原因
发布时间 2014-01-10 浏览 8750 次
程中,若贮藏不当,或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维生素C会发生氧化反应。,使绿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褐变。在绿茶中,当维生素C含量的保留率低于贮藏前含量的60%时,绿茶品质下降就明显了。

在福鼎白茶茶叶贮藏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能和多酚类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滋味。氨基酸还可与可溶性糖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所以茶叶经一定时间的贮藏后品质的鲜爽度会下降。另外,由于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从而影响成茶的品质。

茶叶中的氨基酸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它决定了茶汤的鲜爽度。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茶汤汤色变浑,鲜爽度下降;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使茶叶失去了鲜爽风味。

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主要是绿茶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及其转化产物是形成绿茶干茶色泽和茶汁汤色的重要成分之一。叶绿素本身就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产生置换和分解反应,使翠绿色的叶绿素脱镁反应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使干茶色泽发生变化。当这种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到70%以上时,茶叶就会出现显着的褐变。

香气是茶叶品质成分中种类最多、最复杂的一类物质。茶叶在贮藏过程中,除了茶叶本身的香气成分会不断下降以外,氨基酸及其转化产物、氨基酸与儿茶素的作用也会使茶叶的香气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茶特有的清香会丧失,陈味逐渐被显露。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茶叶原有香气成分丢失和一些陈味物质的产生与增加而引起的。研究认为,构成绿茶香的主要成分是正壬醛、顺-3-己烯己酸酯、吲哚和一些尚未知的成分。这些成分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化合物,而呈现出茶叶的陈味。除此之外,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β-紫罗酮及5,6-环氧-β-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等胡萝卜素转化衍生而成的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香气不断下降,新茶特有的清香丧失,陈味逐渐显露。

茶叶中的脂类物质包括甘油脂、糖类、磷脂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空气中会与氧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生成醛类与酮类物质,从而产生酸败臭的气味,使茶叶显陈、酸败、汤色变深。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这些脂类物质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由于受高温、光照、氧气的影响,游离脂肪酸含量会不断增加,从而不断产生有陈味的醛、酮、醇等挥发性成分,使得茶叶饮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因此,脂类物质的氧化是引起绿茶陈化和香气劣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福鼎白茶能多年储存,且越存越佳。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