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为主的物质。如大米、玉米、面粉(含糕点饼干面包等)、食用油、花生、坚果和干果等。虽然
普洱茶也有极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它太少了,也可以说少得可怜。即使如此,
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又被水解成氨基酸,仅有一点微量的淀粉又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类物质在厌氧发酵中由于多酶体系的作用转化为醇类物质,成了芳香类物质的一种。因此我们说,
普洱茶是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因为它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这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其实,不仅
普洱茶,几乎所有的茶类,都不可能在后续的陈化中生成黄曲霉毒素。世界卫生组织自1993年至1995年先后对多种食品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发出警告,唯独没有对
茶叶类发出类似的警告。可能有些人会说,
普洱茶是区域性的茶类,还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关注。那么
红茶呢?它可是世界范围的茶类。虽然
红茶与
普洱茶在发酵方法上有些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同属发酵茶类,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都能检测出黄曲霉,却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的存在。我们经常说
茶叶是低热量的饮品,不是我们的加工工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
茶叶本身就缺少产生热量的蛋白、淀粉、油脂类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