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突散囊菌”属曲霉类。微生物酶学研究认为,属于真菌的曲霉类具有最广泛的泌酶特征,并发现茯砖发花过程中确实存在多种酶类,如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且这三种酶活性在发花时呈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规律性变化。
2)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含氮量比原料提高了28%,说明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把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消耗,同时,也将无机氮源加以利用来形成自身细胞组成物质--蛋白质。刘作易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菌丝体就富含水15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有的必须氨基酸。
3)由于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使儿茶素各组分大幅度减少,茶黄素和茶红素在发花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茶褐素在后期大量增加,还有茶色素(儿茶素氧化聚合物)不断增加以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的大量水解裂解等,均增时了茶汤的醇和滋味。
4)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a
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绿素B-胡萝卜素明显增加,并随着冠突散囊菌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认为很可能与该菌的代谢活动有关。刘作易等发现在多种培养基上冠突散惠菌均分泌水溶性褐色色素,可增进茶汤色泽。
5)香气物质如酮醛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含量随茯砖发花进程而增加。这些物质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
由以上可知,通过发花,使茯砖茶滋味变得更加醇和,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菌花香”。
茯砖神秘何在“金花”呢?
茯砖发花的三个条件:
1.“金花”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即古时在运输途中被雨水淋湿之茶,经湿,热作用产生的菌群繁殖)
2.“金花”是种好氧物质(太紧结的砖片无法生长)
3.“金花”只生长在茶叶中(发花工艺属国家二级机密,且金花越多品质越佳)
黑茶即边销茶,故而现代人对黑茶产生了误区,认为黑茶登不上大雅之堂(粗枝大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黑茶品质形成的基础
1.独特的生态环境
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囊肥沃。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环境加上国家级别名贵树种“云台山大叶种”。
2.原料的老嫩并非是衡量茶叶品质的唯一指标
事实上,成熟度高有其优势性,明?屠隆《茶笺》载:“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老,而味欠嫩,须谷雨前后,觅成叶带微绿而园且厚老为尚”。成熟之叶尽管有些苦涩成分,但整枝内含成分并不比幼嫩的一芽一,二叶低,且某些化学成分(如茶多糖、蛋白质、矿物质、茶皂素、儿茶素、茶黄素等)比幼嫩叶高出许多倍。香气成分也大多保留在成熟的茶叶梗茎内。乌龙茶香气高与其采用成熟度高的原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黑茶的保健功效在茶种程度上也与原料的成熟度有关。另外,黑茶中的某些茶品需要一定的成熟度和含梗量。实验证明:茯茶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从而影响茶的“透气”反而不利于“金花”的生长和繁殖。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好氧性真菌,一定的含梗量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也有利于增强砖身的结构力和强硬度。
3.工艺是黑茶的关键所在
黑茶渥堆(人工前发酵)对品质形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贯穿整个渥堆过程,茶堆中的放热是细菌活动的结果。微生物的代谢分泌有机酸PH值下降,与干燥工艺的菘柴明火干燥法形成的物质构成独有的香气成分。
4.存放对黑茶品质的提升
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温热作用,自动氧化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茶品的内含成分发生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变化,从而使黑茶品质风味和保健功效得以提升。因茶品的松紧强度,水分含量标准,原料老嫩的差异,各种茶品的变化机制和变化速度又大不一样。因此:想要喝好黑茶,必须先了解黑茶,正确选择标准茶品才能品味到一种真正的黑茶神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