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
古树茶相比于台地茶的差异显然不只在农药化肥这方面,但本文的讨论仅仅局限在这方面。
总的来说,古树茶比台地茶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这并不是说古树就一定没有农药和化肥的问题。一般来说古树的虫害较少,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强,所以杀虫剂的使用很少。这同时也要看古树所处的自然环境,因为古树的概念现在被泛化了,实际上包括小乔木、老树、老古树很多范畴。有的只是比台地茶大点,环境和台地茶差不多,这些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古树分布大多较为分散,不利于虫害形成,即使有点虫也不至于成灾。除草剂在古树茶园中也并非完全避免,版纳地区有的开发比较早的古树茶园有这个现象,但是古树根系很深,相对于台地茶来说,影响可能会小一点。
古树另外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还是催产类激素和化肥,尤其是那些成名山头的古树,当茶青的价格较高的时候,多一点产量就会多一些收益,茶农一般都会采取增产的措施,有的是使用地面化肥,还有的使用页面肥和催产素,这在技术上也并没有多少难度,古茶树虽然高大,对于高压喷枪来说还是小菜一碟。这种情况现在一般不算是什么过分之举,但是如果你品过没打过增产类化肥的茶,还是能发觉其中差异的。有的人不明所以,一些成名寨子前些年和近些年的茶差异在哪里,光分析气候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相对而言,那些没有名气的地区情况会好得多,这种现象很少发现。在偏远地区,这么干投入产出比很低,根本没有必要。
古树就不放图了,和谐比较好。
野生茶、野放茶
当然,最保险的是野生茶,既然是野生也就是没有人为干预,以上所说的农残化肥统统不用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绝对让人放心的。但是野生茶的情况也比较复杂,云南的野生茶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这里面包括好多种类,甚至有的当地人叫茶的并不属于茶科植物,这些种类里面有的是茶中之极品,尤其是某些特定片区特定品种的茶,足以俯视现在成名的任何山头,根本不在一个境界里说话;有的则口感和表现平平,有的很难入口,无法作为日常饮品,还有的有一定的麻醉性,是无法食用的。俺就曾经被麻过一次,缓了两天才缓过来。这个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
除了野生茶,还有上面提到的野放茶,这种野放茶虽然不是野生品种,但是茶园早已荒废或者故意不去打理,仍然保证避免任何人为干扰,也是很不错的,其中有些古树也堪称是茶中极品。
农残主要是原料带来的,和茶的工艺并没有什么关系,那提这几个茶类做什么呢?我们先要明白一个俗理:“好肉不做馅”。如果加工工艺对茶处理较多,味道变化较大,那么通常所用的原料可能不会太好,就像我们吃一个重口味的川菜火锅可能对里面蔬菜质量的细节就不太关注了。从这个角度说,熟茶、红茶用古树料做的可能性很低,当然经常品饮的人还是能发现古树料的熟茶、红茶和台地料的口感差异(除了农药味道带来的差异之外)。除非是自己定制,或者是极有经验的人(并不是卖茶做茶的人就有这方面的经验)鉴别,在熟茶和红茶中找到的基本都是台地茶。生茶的情况会好些,但是很多标着古树的茶并非是古树料做的,这方面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关于鉴别古树和台地,并没有特别显而易见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一般来说,即使是很普通的山头,真正几百年以上古树收料的价格也不会很低,在终端市场上一两百块钱的古树就不用考虑了,但是一两千的是不是就是古树呢?这个是真的概率依然不高,和市场的混乱有关。云南大叶种茶叶做成的绿茶其实品质非常好,只是传统上不受重视,一般来说,用古树做绿茶的很少,因为卖不上价。低价的绿茶基本都是台地茶。但是有些专门的有机或生态茶园也做绿茶,这种就看你有多信他们了,不过总体情况比一般的台地茶还是好。
农残能喝出来吗?
有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题目吓了一跳,农残能喝出来?那就不用检测了。但其实这并不玄妙,如果经常喝纯净的古树和野生茶,农残比较严重的台地茶确实是可以喝出来的,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农残最重的那种茶类,试过很多人,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农残的反应包括头晕目眩、恶心、四肢无力、口干等等,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那么激烈,但是如果你自身身体通畅,比较敏感的话,一些微小的变化就可以体验到了。有的农残直接味道上就能喝出来,那就是过量太多了。毕竟咱们老百姓买点茶犯不着专门去检测,这种能力就帮得上忙了。如果配合台地、古树、野生茶的知识,做一个综合判断,就更有把握了。
说了这么多,再简明扼要的说几点:
1、台地茶农残比较严重(在普洱茶中来说),古树茶好很多(但不是绝对),野生茶最安全(农残方面)。
2、茶园所处的环境,管理方式也非常重要!
3、除非专门定制,市场上熟茶、红茶、绿茶用的茶基本都是台地茶。生茶也需鉴别,不能只听卖家描述。
4、喝茶首先要先喝对的、干净的茶,喝一段时间,基本的辨别能力建立之后,再喝别的茶就大概有个数了。
普洱市正在搞一些生态茶园的实验,比如用这种贴纸杀虫。比如灯光诱捕、比如在茶园里种树增加生态多样性等等。
就效果来说,目前还不理想,作秀的成分大于实际效果。但是我仍然认为这种态度是有意义的,这至少表明当地领导关注了这么个事儿,这就是个开始,不管路有多远,总要有个开始。
选自“茗寿堂”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