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看福建人的精神
发布时间 2014-08-11 浏览 6084 次
作的秘密——皇家企图用秘而不宣的方式来维护茶的身份与尊严。

把一切归罪在那八人身上,会是冒险的尝试。

在一个绿茶为母体的国度,任何一种尝试,都会被视为冒犯传统。红茶的起源被追溯到福建崇安的一些制茶小作坊里,满足一些民间茶爱好者换嘴瘾的需求。事实上,其他茶类亦如此,黄茶的制造者被许次纾在《茶疏》里贬得一探糊涂,他斩钉截铁地说,这帮庸才做废了的绿茶,是下等人的食物,算不上饮品。嘉靖年间的御史陈讲疏说,四川、湖南的黑茶,只是销边地区换马的物资,算不上什么好茶,最多也是中二品而已。现代白茶还是从绿茶的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受到的批评最少。

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说,福建人的那种天下观,至少是类似“中国吉普赛人”这样的动荡感,得益于他们这种“偷渡”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茶界有着更直接的体现。

如上所说,中国的传统,是绿茶传统,如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蒙顶甘露、泉岗辉白、君山银针,但是一份命名为十大名茶的名单中,赫然挤进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我花了很大力气考证所谓十大名茶的出处,最后颓然放手,那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命名,没有任何官方说法,更多是民间口碑。但在“十个卖茶人,八个出福建”的茶界,你要相信多数人的原则。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这份名单再次被修订,在安溪铁观音领衔居首之下,武夷岩茶自然在列,福建人再次把自己着力打造的福鼎白茶送进十大名单;同时,上海也宣布,2009年上海人茶叶消费中,铁观音取代龙井占据第一。在一份中国名茶的榜单上,福建拥有28个名茶同样雄踞冠军,其后的安徽不过11个。

福建茶人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外,对内亦如此。功夫茶(工夫茶)最初的指称,被确定在最好的岩上武夷茶小种,在清代嘉庆年间,安溪茶都被视为下者,转眼就时过境迁。功夫茶,不仅喝茶要下功夫,制茶要下功夫,卖茶,更要下功夫。

(周重林,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更多闽茶文章见2010年5月号《锦绣》杂志,转载注明出处)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