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经营状态的改善可以带来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带来员工收入的提升,但更应该有利于我们加强对茶品质量的追求。事实上,换个豪车开,我黄刚还是原来那个黄刚。如果拿出来的茶不好,那黄刚就真的不是原来那个黄刚了。
二十六、在我看来最容易被培养的大客户一般具有如下四个条件:一是痴迷普洱茶;二是对普洱茶有文化层面的要求与认同感;三是有相当强的消费能力;四是喝茶有年而且被不良茶商伤过。
二十七、有茶友问我如何看待当前大益与其他茶企的博弈,实话讲,我根本不关心。我只关心自己口袋里还有多少现金,下一阶段可望得到多少现金,有了现金可以换回多少好喝的新熟茶、老熟茶以及中生代生茶。在我看来,只要把握好上述三类茶的性价比,量入为出,量出为入,茶庄就可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十八、老茶与“老茶”是不一样的,认可老茶与认可“老茶”也是不一样的。做老茶的生意首先要了解客人是否真的了解明白老茶。如果真的懂茶并知道茶的价值那就一买一卖简单了;如果客人并非真的懂茶那还得先跟他交流、喝明白再说,这就是我们茶庄的生意经。这样做麻烦一些但后患少些。
二十九、普洱茶市场的混乱与起伏不仅仅在北方,同样出现在广州芳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广东普洱茶市场是混乱与艰难的始作俑者。普洱茶首先是饮品,条件好的兼具部分保值增值功能。如若人为地、无条件地夸大其增值功能甚至金融功能,则离灾难不远了。
三十、做一件事情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处于什么阶段什么位置,自己的长处及不足各是什么,无论喝茶还是做茶都不能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更不能人云亦云。
三十一、苏州是绿茶主产区与主消费区,普洱茶如何站稳脚跟?还是要从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即强化普洱茶较之于其他茶类的不可替代性,突出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普洱茶的优势从其他茶类中切割出来,让人认知、接受、不可逆的喜爱。所以,作为普洱茶的经营者应该拿出有别于其他茶类特征的真正的普洱茶来,比如标杆的熟茶和标杆的中生代茶,而不是新生茶和低端质次的熟茶。
三十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饮茶倾向。饮食偏清淡地区如两广、福建、江浙、上海等一般对易武茶的柔和甜顺会比较接受,口味较重如两湖、江西、川渝以及广大北方则可能更倾向于喝刚猛的布朗山茶。沈老师在南京的实践证明,以易武野放茶为原料的99大渡岗更适合长三角地区市场。
三十三、虽然叫同一个名字、同一个编号,但如果批次不同就有可能用料完全不同,如果仓储不同就有可能效果完全不同。老茶的生意不好做,但老茶确实有意思。
三十四、在习茶过程中要十二万分地注意提醒自己——与其他茶类相比,什么是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坚持这一点可以让自己在习茶中飞快地进步。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正确的习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