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
下一主题:一位靠谱的茶客不能不
做青环节可降低岩茶苦涩感
其次是工艺,岩茶制作工艺又分成初制和精制两块。初制中最难的是做青,即使把做青步骤摸透,也不一定能把青做好,所以看青做青很重要。
陈永霖介绍说:“做青工艺是形成品质最为关键一环,也是技术含量要求最高,摇青就是做青叶之间摩擦和碰撞,促使鲜叶茶多酚酶性氧化,俗称摇香;摊凉和静止就是促进做青叶走水更完善,香气往花果香型转化,滋味更醇厚,降低苦涩感。”平时喝岩茶时常常感觉到有苦涩感,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做青环节的失误。
此次品的3款茶,老枞水仙和大红袍在前两道水微有苦涩感,马上转为回甘和生津,后面是越喝越柔滑,肉桂因为品种缘故苦感更显一些,口感强烈霸气,回韵持久,整体来看这3款茶做青叶水走的比较透和做得熟,达三红七绿要求,能较好避开和去除茶青里部分物质带来的不舒适的口感。
岩茶炭焙是门技术活
精制加工中的烘焙,就是把品质固定下来,传统是采用炭焙,其技艺甲天下。陈永霖介绍说:“炭焙方法有两种:基焙(平行焙)和历焙(弧形焙),是技艺活,把茶焙透,固定和提升茶叶品质。”
打好焙窟,一般可焙12~15天,每笼6~7斤为宜,焙茶时每隔45~60分钟翻一次;前期是走水焙,中后期(加盖焙)是吃火焙;中心点温度,基焙温度高些,在100摄氏度以上;历焙温度低些,在100摄氏度以下,关键原则还是看茶焙茶。
焙茶的火候尤其难以掌握,温度过高或过程太急,都会使炭火停留茶叶表面,并且很难褪去,即便存放一定时间,喝起来依然感觉燥火味;温度低且时间短,茶叶没有焙透,一段时间后,岩茶会返青,出现臭青味。所品的3款茶均是2013年制作,存放一年,在品饮时无杂味,香气醇正,说明它们在精制时用文火慢炖且焙透,火候达到最佳结合点上。(伍策 作者: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