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大益今年的和去年的产品,其实大益今年产品相对于去年来说真的不算多,据我估计甚至产量下跌不少。在种类方面呢,本人统计了关于大益产品的生熟茶的比例,品种上面趋近于5:2,但是产量上却是惊人的4:1,而且不算雪藏的某些生茶。相比较去年的品种和产量都趋于5:2来看,大益今年真的是疯了,竟然将熟茶这么狠的抛弃。从这点看来,往好里说大益今年的生茶策略落后于市场反应,其实大益完全是被资本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冷落熟茶完全是铤而走险。
当然了,大益今年资本市场的不景气不光光是2013年涨价和2014年“补货”等自身原因导致的,还有就是大的外部环境,如雨林的差异化竞争引起的资本流出、行业的混乱和信任缺失等原因。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从一开始资本对生茶的青睐,导致大益自身产品的大涨价和生熟茶比例的进一步扩大。分销链条进一步延长和跟风者的盲目炒作使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再加上投机者的捣乱就严重的影响了其产品的质价比,也开始慢慢脱离大众消费者,形成了当前被资本市场所挟持的态势。然后紧接着大益的“捅蜂窝”和国家对不规范的资本市场的打击,让整个停驻在大益的资本开始恐慌,然后接着就是爆发出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价格规律等弊病,导致大益今年的新茶无大量资本介入,而由于其性价比太低也无法被大众消费者认可,还有部分投资者不堪资本风险重负急于抛货,所以导致产品被积压甚至抛售,价格一路下跌。最后才是大益高层发声来稳定民心,即所谓“缓和资本市场、拓展大众消费”。思路大概就是这样,大家理清了吧。
最后再总结一下:
1、资本市场的介入让大益看到利益,涨价使其质价比降低,也剥夺了投资者部分利润空间。
2、其产品的质价比过低,而且熟茶冷落政策使其产品脱离了大众消费者。
3、渠道管理不规范,导致投机者资本介入,分销链延长,使其产品价格更是水涨船高,背离了价值-价格规律。
4、外部大环境变动也在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因素,如雨林的差异性竞争导致部分资金流出等。
5、大益对投机者的打击影响到所有经销商和投资者对其的信任,导致资本流转停驻,紧接着国家对不合理资本市场的打击导致资本恐慌,最终导致茶品无人接手、产品价格下跌甚至抛售。
这期就到这里了,谢谢各位茶油耐心的看完,下期谈谈本人对大益2015产品策略浅析。
作者:安子
简介:茶界自由评论人,长期关注金融、经济、投资市场,追求历史真相者。嗜茶好茶爱茶故评茶,擅长挖掘茶市真相。拥有丰富的茶行业经验,现就职于茶行业某著名品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