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议,在2014年亚太金融组织会议(简称:APEC峰会)举办时,茶为国礼赠送于外国友人,这已表明“茶”在中国有着居高的地位。有消息分析指出:一直以来,在国家倡导“全民饮茶”的大体环境下,国人喝茶数量逐年上涨,每年同比增长5%。对于这个5%,笔者曾有怀疑,但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这个增长数字也似乎合情合理。据历史记载,茶曾是风靡全球的健康饮料之一,受各个国家人民的青睐。近年我国不断倡导健康发展,更提出“全民饮茶”概念,加上茶本身就是一款对身心有益的产品,每年喝茶人数上涨5%其实也不为过。再者,据2014年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茶业蓝皮书B书)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茶叶内销量逐年保持上升趋势,由2003年开始,茶叶内销量从最初50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130万吨,上涨系数成倍增长,趋势仍有望提高。这一切都与国家稳定繁荣发展、国民健康饮食密不可分,而东莞作为“藏茶之都”,又是茶叶优质陈化地,倘若茶叶全部开仓面向全国,你还会说30万吨茶叶很多吗?
再举个例子,远在非洲的摩洛哥国家是中国茶叶出口大国,每年都向中国购买大量茶叶。在摩洛哥国家,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用于喝茶,在当地喝茶被视为重要性仅次于吃饭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身体的一半都是茶。据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记载,1950年至1993年这段时期,中国茶叶对摩洛哥国家出口量从每年3912吨,升至24563.44吨,这些茶叶并非用于存放而是全部被饮用。由此可见,在一个人口仅有2000万的国家,一年需要消耗掉2.4万吨的茶叶,相比中国13亿人口(2013年统计局公报),东莞藏茶30万吨又似乎冰山如一角。
谈到这里,有茶友会问,每年各个产茶之地必然会有茶流入东莞,而东莞也是每个茶企销售与宣传的必争之地,势必每年流入东莞的茶叶与消耗的茶叶数量上大致持平,甚至供过于求。果真会是这样吗?对于“流入与消耗”这一貌似平衡的法则,我只能说东莞藏茶气候条件优异,一直被业界视为“中国茶仓”,蕴化一批又一批的优质茶叶,即使每年有茶叶流入东莞,也只能视作在中国茶仓陈化,如要开汤品茗仍需要沉淀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东莞藏茶30万吨里并非全部都是普洱茶,也并非全部适合开汤品饮,加之近年来健康饮茶人数日趋上涨,茶文化在众多茶商茶企、茶协会中传播,甚至在国家级领导人的促进下,茶开始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迈向全世界。至此,你还会说'东莞藏茶30万吨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