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茶叶中高氯酸盐风险情况不明,蔡秘书长呼吁,请媒体刊载相关信息时,一定要有足够的事实和依据,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态度,避免对茶叶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对消费者心理和从业者的信心产生冲击。
希望有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对此予以关注,并尽快拿出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中国茶叶在欧盟等国际市场上受挫,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茶叶中的高氯酸盐来自哪里?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毒物质。由于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高氯酸盐,并受其影响,减少对碘的吸收,进而扰乱新陈代谢,危害人的健康。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了长期和短期内暴露于高氯酸盐的风险,结果表明,单次摄入食品和水中的高氯酸盐对健康影响不大,但是长期摄入高氯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应当引起关注,尤其是孕妇、胚胎、婴儿最容易受到危害。
高氯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航空航天、烟火制造、军火工业、橡胶制品、燃料涂料等。但高氯酸盐是如何通过上述源头进入茶叶,目前还没有科学结论。茶树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灌溉用水、工业废水或者自来水,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氯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包装材料的迁移,都可能成为茶叶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肖强指出,茶叶中的高氯酸盐来源目前尚不清楚,关键国内至今还未建立茶叶中高氯酸盐国家检测方法。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刘虹涛认为,高氯酸盐的健康风险目前在评估阶段,尚未有人群流行病学方面的足够证据证明其与甲状腺疾病或其他疾病相关,公众不必对饮茶安全产生恐慌。
2015年12月29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法律事务部专门举办了“欧盟制定茶叶高氯酸含量标准”应对工作汇报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亦在2015年7月底率团访问欧盟,专门就欧盟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标准展开游说,希望欧方从促进中欧茶叶贸易角度出发,合理制定相关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