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三:
茶城赢得未来,至少要做四件事
不管是C2B还是C2C,谁距离消费者近,谁就更有希望凭借好茶叶“近水楼台先得月”。茶城的未来在哪里,至少要做四件事。
第一,茶城自身必须品牌化,有自己的品质展示体系,同时必须有担当,必须为入住商户、来往客商或消费者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入驻茶城的茶叶店或茶企,无论是何种目的,零售、批发或招商,抑或是展示形象,也都必须品牌化。
第三,入住茶城的茶商必须线上线下打通,从PC到手机,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都必须要打通,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第四,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无论是社群营销、自媒体营销,抑或是别的什么,其根基都是要抓住产品和员工,然后依靠员工和产品去赢得顾客。
总之,无论世界怎么变,总有核心永远不会变,茶城抓住了核心,再辅以工具和策略创新,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也就是活路。
趋势四:
提高卖茶能力做强自己
比降低租金更重要
茶城罢市与租金有关,商户希望降低租金,以减轻经营压力,但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立场背后是每个人的利益。很多时候,在利益面前,我们“祭出高尚”是没有用的,我们“呼唤同情”也是没有用的。只有当你具备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时候,你的“高尚”、“悲情”或“诉苦”才是有用的。
从古自今,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这是赤裸裸的现实,自己要争气,不想面对也要面对。既然要经商,就要有预见性,就要承担商场的风险。所以,从今天开始做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人的一生中,提升自己有两个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今天。既然很多年前没有准备,就只能现在做准备。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去和茶城交涉房租的事情,能够降下来最好,毕竟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时间,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品牌营销能力,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才有希望。否则,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铺都应该关门了。
趋势五:
结合茶城实际情况
商户趁早做好三种准备
面对令人不安的罢市,催人悲伤地逃离茶城,我们认为茶城商户应该早作“三种准备”。
第一种准备,分析自己的客户类型。各地大大小小的茶城若不及时转型,茶城之路肯定会越走越难,但能够活多久则要根据各个茶城的综合情况,其核心是茶城的客户情况。若是茶城接近最终消费者,能够打通线上线下,吸引最终的消费者前来买茶,并且茶城和商户都有系统的品牌营销意识,都能及时转变观念,升级转型为消费者营造性价比高的买茶之地,能够集聚越来越多的茶叶消费者,则会较好地活下去。
第二种打算,盘点自己的客户数量。客户是经营的核心,有了足够的客户,才有活下去的可能,这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重点。同时,为了防止茶城的趋势性变化,可以预先判断茶城的未来情况,考虑要不要另行选址,重新开店,以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茶城危机。如果需要开设新店,那就要储备好人才,而不是等到开店的时候再去找人。另外,需要做电商的也要趁早,而不是等到一切就绪再来介入。当前移动电商大行其道,社群营销风生水起,其中蕴藏着大量机遇,只有做了才有深刻体会,才能逐步完善,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抓住历史性机遇。但请注意,这里的移动电商指的不是在朋友圈暴利刷屏。只会这么做的茶商,即使生意好也难以持续。
第三种准备,审视茶城的位置,结合自己的综合现状,看看需不需要另立门户。这一点和刚刚谈及的主要盘点客户不一样。若茶城位置太差,当下的生意也不好,大部分商家都不能盈利,你本人也不看好眼前的茶城,很难找到匹配的资源,坚持下去也是入不敷出,几乎没有好转的可能性,那就根据自己的财力和资源,选择合适的地方另立门户,同时制定好撤离步骤,按计划及时离开。若是茶城位置尚可,很多商家都能盈利,则要重点检查自己的经营策略,梳理一下手上的资源,包括产品种类、人员结构、薪资待遇、营销推广等等,然后搞清楚自己的经营错误,逐一改变,以谋求快速盈利。
(谢付亮系品牌实战权威导师;张之闯系著名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