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没有参加“双十一”的茶企表示,茶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并不适合参加“双十一”这种形式的活动,在他们眼里,“双十一”毕竟只是一时繁荣,解决不了卖茶的根本问题。
据记者了解,决定不参加“双十一”的茶企除了有对价格战的不认同和对品牌的保护原因外,还包括供应链承受压力太大、经销商体系达不到折扣要求、全年的销售节奏和“双十一”不符等。
理智派:
重价值 重品牌 重服务 重计划
“双十一”的热闹劲儿有愈演愈烈之势,参与的茶企把气氛炒得火热,不参与的茶企则抱着观望的态度,如此局面,消费者更要擦亮眼睛,理性出手。
据记者了解,面对往年“双十一”后高企的退货率与社会各界对于真假优惠的种种质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理性。“双十一”不剁手一族悄然兴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商造节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有报告显示,如今的消费者网购行为呈现出重价值、重品牌、重服务、重计划的特征,而对抢购时段的关注却在下降,这表明,消费者更注重品质,而非价格。其他方面也同样证明了冲动消费已经降温,购物过程更加理智成为了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在2013年到2015年的 “双十一”期间,退货率和客服售后咨询占比在逐年递减,相反,客服售前咨询则在逐年上升。同时,用户购物时网页浏览次数明显增加,说明“货比三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只听“底价”就冲动消费的人数越来越少。
业内专家认为,近几年,消费市场已经悄然发生变化,8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购买力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冲动消费,而是理性消费。所以虽然电商的发展态势迅猛,但是仅仅靠各种营销手段来卖茶,是行而不远的,说到底,产品质量是先决条件。无论是传统的门店销售,还是时下流行的网上销售,最终吸引消费者的还是茶的质量,再吸引眼球的活动也只能形成短期的繁荣。只有做好品质保障,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美的产品,才能让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