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公司於1943年在福建所压制的砖茶,由福建砖茶工作压制站出品,以骆驼牌对外销售,外包装纸盖有蓝色「福」印字样。包装上有广告词:
此等砖茶系用上等茶叶压成 品质美 价格廉 助消化 提精神 如蒙赐顾 无任欢迎。
福州於1944年10月5日遭日军再度进犯而沦陷,砖茶站工作停止运作,故其砖茶生产年限不长,是以至今仍留存於世的实体物甚少,此砖茶文物得以见证抗战时期福州的砖茶事业,更显弥足珍贵。
五丶1940年代前後日据武汉时期的三菱公司米砖茶
自古以来湘丶鄂一直是边销茶的产区,湖南安化黑茶多卖往陕甘西藏,湖北羊楼洞青砖多售蒙古,米砖则主要销俄和新疆。晚清时期俄商进入鄂南茶区取得茶叶原料,复在汉口建立多家机器砖茶厂,大量生产销俄所需的砖茶,汉口因此成为中国砖茶业的重镇。而抗战前夕,中国政府有计画地将沿海省份的资源往内地迁徙,武汉一度成为抗战初期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1938年武汉会战更是抗战的一个转捩点,虽然武汉沦陷,但也消耗日本重大兵力资源,从此抗战转入长期相峙的局面。
汉口原是国际性的大茶市,被喻为东方茶港,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为阻日军溯江西进,政府在江阴丶马当两处堵塞长江航道,汉口货物无法东运出海,茶叶出口被迫中断。1938年10月武汉陷落,日本封锁长江,除日籍船只之外,其他国家船舶皆被禁行。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於沦陷区内大肆搜刮资源,武汉茶业因此被日本垄断。日商在汉口成立武汉制茶株式会社,由清水俊仁丶井上哲等日商主持,并接收汉口原先的义兴丶聚兴顺等华商茶庄,改成武汉制茶株式会社第一丶二茶厂,将其房屋丶机器丶工具一律折价,合股经营,并由日商樱井操和西山哲负责监督制茶。
日本对武汉茶业控制甚严,汉口茶市的茶叶均由制茶株式会社压价收购,日本水陆码头的宪兵队则根据制茶株式会社的「出张证」方才签发「起运证」,如无证件的民船来汉装茶被查哨,除没收茶叶外,并以游击队罪名拘押审讯。当时除了少数和日本合作的茶行外,武汉茶区的大多数华商茶行皆告停业。
武汉沦陷後日本三菱公司在汉口所压制的米砖,主销苏联,故茶砖上的文字皆印以俄文。三菱是日本财阀,经营范围扩及造船丶船运丶银行丶商贸等行业。甲午战後日本取得汉口租界,三菱丶三井丶日清公司等企业先後进驻。1937年因抗战爆发,日侨短暂撤出汉口租界,1938年武汉沦陷後又卷土重来,而三菱公司以日商企业在汉口取得经营优势。三菱在汉口自建有码头,又经营船舶航运,而其对外商贸据点广布,故武汉制茶株式会社所生产砖茶,多有委由三菱公司行销者。
茶砖正面中心有大圆印,内刻以玫瑰花纹,其上文字略有磨损,经笔者比对莫斯科茶厂所存之同款茶砖茶样,确认上方文字当为 ”МИЦЬУБИШИ ШОДЖИ КАИША“,翻译成中文即是「三菱商事会社」。下方两个俄文分别是”ВЫСОКIЙ“和”ХАНЬКОУСКIЙ”,其义是「高级的」丶「汉口的」。茶砖背面划分八个小子块,虽无文字资料,却大落落地打印上日本太阳军旗图案,中心则有三菱公司注册商标,直将侵略者掠夺华茶资源的嚣张狂妄心态表露无遗,正是日本侵华的珍贵史料之一。武汉自1938年10月沦陷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後光复,故此茶砖制作年代应在40年代前後。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生死存亡的圣战,在那个国格被践踏丶领土被侵占丶人民被杀戮,资源被掠劫的苦难日子里,由数不尽的鲜血丶泪水丶悲伤丶激情丶奋斗交织而成的画面,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後,正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对於往昔国破家亡的苦痛,也许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比起诸多刺痛或振奋人心的历史证据,黝黑的茶砖是显得那麽不起眼,然不能忘记的是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小小的茶叶也曾背负时代重大任务。少数几只留存至今的老砖茶文物,也各自带着特殊印记,为世人默默地诉说属於那个年代的往事。当初的制茶人可能已不在世间,人虽是走了,茶,可以依然是滚烫着。被热着的不是舌喉,而是更深层的记忆!(文:四宜茶坊,图文来自网络,感谢编者辛勤劳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