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推动茶业转型
近年来,星巴克等外国饮料业巨头不断加快对中国茶叶市场的渗透。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外资淘金者,涌入这片巨大的无主之地。
“这意味着整个中国茶业若要在强敌竞争下生存,就必须进行一场以品牌为核心的整合与变革,从分散、粗放和投机,走向品牌、规模、规范。”尹杰说。在他看来,只有更多有规模、有品牌的茶企涌现,中国茶产业才能在国内乃至全球茶叶市场中,赢得发展的空间。
不过,挑战的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契机。随着民族自信的恢复,让国人日渐重视、接受饮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2015年中国茶叶消费总量已达182.2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36.85%。此外,对外打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要茶叶这一张“世界通行证”。
作为茶业中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就嗅出了机遇的味道。这家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多品牌”整合市场的战略,寻求中国茶业破局、做大之道。
“中国茶企最大的瓶颈之一,在于企业在经营的思维和方式上,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行业尚未脱离狭隘、陈旧的观念,没有真正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中茶董事长王震说。
中茶组建了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把业务向种植和销售终端延伸。既从源头保证茶叶品质的一致性,又与消费者亲密接触,建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
中茶首先从茶叶的源头——种植环节,便开始严控茶叶品质,解决品牌阶段的后顾之忧。经过60年的积累,中茶目前已在中国浙江、福建、安徽、云南、台湾等十大产区,西湖龙井、太平猴魁、铁观音、大红袍等名优茶产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全球四大产茶国,建立起了全产业链可追溯茶叶供应及品质保障体系,控制优质茶叶资源。
今年,中茶又推出了“五十茗庄”品牌,建立起中国首个“生态庄园茶”标准,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古法工艺、专业检测、全程追溯、庄园直采”六大标准体系,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确保产业链的源头之后,中茶在经营上践行以多品类为基础的“多品牌”战略。中茶目前经营的茶叶品类,覆盖了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黑茶等主要品种。以此为基础,中茶率先开启茶叶经营理念的革命,即在每个茶叶品类中,淡化地域品牌,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最终创造出一批畅销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如“中茶”、“海堤”、“蝴蝶”、“猴王”“山萃”、“中宏”、“可益康”等。
随后中茶又将目光投向了终端,改变以往向加盟商野蛮铺货的做法,推出“中茶·世界茶园”这一自有渠道,以自己覆盖全品类的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对接。目前,“中茶·世界茶园”已经建起220多家门店。
以优质的品类产品带动茶叶走向品牌,以老字号实力带动同行企业,中茶开启了从中间贸易向自有品牌的成功转变。
2014年,中茶旗下“中茶”、“海堤”、“蝴蝶”品牌的茶产品成为2014年APEC会议的官方指定用品;2016年,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茶叶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评选中,中茶获得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称号,位列行业第一;在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中茶在中华老字号类别中排名前列。
面对“多品牌”创新战略的初步成功,中茶董事长王震表示,中茶正率先从企业品牌走向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文化从仿古茶楼走向现代商超,消费群体从封闭圈子走向年轻白领,完成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茶将继续以品牌为核心,做中国茶叶的“领头羊”,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向世界递出一张精致的国家名片。(资料来源:中粮茶业百年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