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2、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一号文件”原文:
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解读:
记者在此首先要解释的是“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多年来,茶行业频频爆出质量安全问题,这是茶行业永远绕不开的一道槛,也是茶叶消费的绊脚石。事实上,我国茶叶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国家抽检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但由于我国农药生产管理的欠缺及茶农自律问题,极个别地方依然出现误用或违规使用国家严禁的三氯杀螨醇、氯戊菊酯农药,还有的小作坊生产企业在加工茶叶过程中使用添加剂,经媒体曝光后,严重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形象。随着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入了新的高度,茶叶作为食品的一部分,各级产茶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在安全监督和风险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家还将继续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管,加大茶叶抽检力度,打击使用违禁农药和加工过程中使用添加剂行为,在此,记者也提醒茶农和茶企,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监管将越来越完善,绝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信号3、创造良好的茶叶国际贸易环境
“一号文件”原文:
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
记者解读:
茶叶是中国的特色农产品,六大茶类除红茶外,其他茶类在世界上或是中国独有,或是中国独特。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产茶国,多年来茶叶出口始终徘徊在32万吨,且出口平均价格约为4.2美元/公斤,利润极低导致很多企业不愿做出口生意,中国茶叶的特色优势没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出来。国家鼓励优势农产品走出去,茶叶必须先行一步。近年来,由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茶叶2015年对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了15.2%,这也说明只要中国茶叶肯走出去做好推广,必有一席之地。中国茶叶走出去,一个省或一家茶企难以撬动一个国家的市场,必须由国家的某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包括产品、文化输出的综合体,且要多年持续进行推广,也许才会见效!
在国际茶叶贸易规则中,中国缺乏话语权。在世界茶叶市场中,中国出口量最大也最具竞争力的绿茶,其正在制订的国际标准,其术语部分是由中国制订,感官审评却由英国制订,技术标准则由德国制订。已经制订完成的红茶国际标准中国更是无缘主导。
信号4:大力发展茶旅游产业
“一号文件”原文: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记者解读:
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茶产业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就是我们不仅要喝茶、饮茶、吃茶,还要用茶、事茶、玩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将其总结为“六茶共舞 三业并举”,这也是未来我国茶叶发展的一个出路和方向。茶业是最适宜与旅游业结合的产业,茶产业从采摘、加工、品饮具有非常强的体验性,茶园优美的风光、恬静的山水是乡村休闲游的最佳目的地。近年来,各地已经开发出了多条茶乡精品游线路,吸引了游客,特别是对促进茶文化的推广、茶叶的消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茶兴旅 以旅促茶”循序渐进,中国茶产业借助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蓝海。
信号5、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一号文件”原文:
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深入推进重大扶贫工程,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体系,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源,注重提高脱贫质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记者解读:
历来名山出好茶,但山区大多都是贫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有不少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随着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产茶县面临着依靠茶叶脱贫的重任。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等茶叶成片种植区,既是我国茶叶优质产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区,这些地区的脱贫任务尤为艰巨,茶叶成为当地脱贫的主要经济作物。为积极响应国家的脱贫政策,八马茶业挺进大别山,收购当地茶农的六安瓜片在全国经销;河南文新茶叶公司收购贫困县的信阳毛尖,期待他们早点脱贫。四川峨眉雪芽茶业公司为让峨眉山南麓的马边县、峨边县脱贫,在这些地区与当地茶农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当地的价格收购茶青,解决了贫困茶农的卖茶难问题。为让茶农能够增收,各产茶区政府多年来坚持推进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安明霞/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