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比对 看中国茶的沉与浮
发布时间 2017-02-26 浏览 5171 次
用原叶茶。

但在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业化如火如荼,很快将传统形态的产品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外表美轮美奂、机器大生产与现代商业运作的产品。机器大生产让商品的价格急速下降,质量提升,性能优化,外观鲜亮。而现代商业是指产品过剩时代的商业,是利用广告造势、利用品牌诱导与洗脑、利用资金与渠道竞争的商业时代,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拉住消费者的时代。故而一个农耕国家的手工作坊产品,难以竞争过一个高度工业化、极度商业化国家的产品。从那时起,中国茶在世界上的销售,几乎都在原料阶段徘徊。

同样,现代商业相对应的是有一套规范的价格体系、一套规范的市场程序,有完美的顾客服务,不断升级换代的诱惑,光鲜亮丽的包装,促使客人不断从他们那里消费的体系。所以茶在世界上的消费流通,早已经走出了一套完全与中国原产国无关的产品模式与消费习惯。但遗憾的是,中国茶业并没有重视,茶人们太多沉浸在生产环节和文化传播上,对产品的商道没有研究。

中国茶业今日的迷茫

中国是世界上产茶最多、品种最全面的国家,但中国茶却难以走出国门;而其他产茶国的茶业品质与茶叶品种都有限,对茶叶的生产、消费的知识、认识也有限。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茶的消费还不普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茶是英国在19世纪中叶从中国盗走的有限的茶叶品种与生产技术,即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生产的红碎茶。这些茶味道单一,口感粗糙。但它们配上牛奶、加上糖的品饮方法已经占领了西方人的茶观念,大家认为那就是茶。

中国现在出口到美国的茶占美国茶市场不到3%,而且平均价格只有2美金左右一磅。这些茶不可能味道美味,质量上乘。进入中餐馆,你一坐下就有人给你端来免费的茶,它们难以下咽。这些茶叶恶化着中国茶叶的形象,让人们觉得中国茶就是难喝,就是廉价,这些形象更加深了中国茶的销售困境。

在美国的商店和各种公共场所,卖的都是西式化口味的茶,品牌很多,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的。美国的茶又卖得非常便宜,这样便宜的茶不可能好喝。中国不少规模大的茶厂是将茶原料卖给国外企业,让国外企业加工、包装,销到世界各地,然后又将成品茶卖回给中国。

在中国市场,茶消费非常畸形,一方面是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茶叶,大多用在送礼,人们实际消费茶的数量并不高,在世界上排名19位。究其原因是太贵了,太不规范了。随着茶的利润高昂,人们就开始做假,生产茶叶嫩芽。所以,这里出现了两种困境,一方面是中国的好茶卖不出去,中国茶市里茶价高得让人无法消费,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茶业生产企业普遍销售困难。

中国各级政府,各大茶企,都感到了中国茶销售的压力,为了帮助茶农、茶企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部门经常举办大型的茶事活动、茶艺比赛,兴建茶博物馆,不断强调茶文化。但茶文化代替不了优秀的茶销售、茶品牌、茶产品,更不表示那种茶好喝。而且做活动投入的金钱,最终也会推高茶产品的成本。现代社会,市场为王,如果没有扩大销售,人们对茶的消费不积极,那搞茶文化的钱转嫁到茶叶身上,只会让人们更喝不起茶。

如果中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茶在现代商品上的落后,中国茶业将进一步失去市场,失去自己的价值。(作者:夏彦,资料来源:茶周刊)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