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订制了一分(地)茶园,今天带着家人来采摘自家的茶。对小镇的这个创意,我家里人很喜欢。”来自广东的“村民”王先生说。
“虔心小镇”地处龙南县临塘乡,山地绵延、竹林密布,早春雨多,云雾缭绕、宛若仙境。26日一早,一年一度的祭茶大典如期举行。小镇虔茶基地负责人廖承龙告诉记者,“虔”是古赣州的称谓,虔茶在宋朝就是全国性的名茶,他们在开园日举办复古的祭茶仪式,旨在展现中国茶礼文化的深厚内涵,为现代产业增添传统文化意趣。
用生态技术护佑茶叶品质
“我们在这里做了为期一年的田间实验。通过土壤微生物调理,实现了增香减氮;通过山苍籽与茶树间作的生物趋避,安装驱虫灯和粘虫板等物理趋避,做到了减施杀虫剂;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实现了生态循环。”正在这里开展科研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崔红霞说,他们下一步准备在这里建一个种子资源库,进行虫害诱集效应的筛选。
“虔心小镇”处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余脉,周围有几十万亩森林环绕,其独特自然环境和物种资源,去年2月吸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来设立研究示范基地。
据介绍,在虔茶种植中,当地创出了茶树与珍稀植物红豆杉的套种模式,使二者同生同息;他们用当地特有的山苍籽芳香植物进行虫害生物防治,并用基地周围几万亩毛竹林进行虫害隔离,且维持茶树生长小气候等,使整个茶园实现严格的有机管理。
“过去几年的数据显示,虔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至3倍。”廖承龙说,他们的系列产品先后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国际名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已成为继赣南脐橙之后,赣南现代农业的又一张“新名片”。
“像这种自有基地达1万亩的茶园不多,茶园还不断探索运用生态技术提升品质。因此,我们不仅订购这里的茶,还希望建立更长期深入的合作。”来自广州的茶叶经销商王先生说。
把茶资源“吃干榨尽”
“虔心小镇”万顷碧绿,生态度假木屋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虔工坊建筑错落有致,客家打茶油、拉腐竹、酿米酒、打糍粑等传统项目一应俱全,花间栈道游人如织。“虔心小镇”2014年就走上了建设茶旅文化特色小镇的路子。
“这里就像一个客家乡土文化博物馆,到处都有乡趣。”游客曾女士边拍照边对记者说。
经过几年努力,当地已形成“樱花谷”“沐心谷”等景区,建起传统手工油坊、腐竹坊等设施,村落形式的木屋可同时容纳200名“村民”入住。
依靠茶叶资源,做长产业链;依托茶产业,做出文旅新业态。“虔心小镇”不仅实现了农业龙头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也拓出一种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与生态旅游产业紧密联结,分享企业乡村旅游产业增值效益。
据统计,“虔心小镇”现已吸收固定员工近7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月工资达2000元左右。采茶季节,临时聘请采茶工人2500多人,大部分为贫困人口,每日工资100元左右,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现金收入。(作者:唐秀媛 ,资料来源:中国茶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