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优茶产量减少,质量总体与去年持平。
2017年,全国名优春茶减产已成定局。其中,各地由于异常天气导致制作名优茶的茶青,尤其是明前茶青,采摘时间延后,导致采摘期缩短;而4月份的快速回暖,造成茶树生长加快,茶芽迅速长大,进一步加剧了优质芽茶产量减少的局面。
据各地反映:浙江省茶芽生长缓慢,产量同比减少20%,后期气温回暖,群体种全面开采后产量追平;安徽省早茶产量各品种增减不一,高档茶产量减少,采摘时间较长的中低档茶产量有所上升;江西婺绿产量与去年持平,赣南春茶产量下降12%;广西春茶与上年同期减少35%;湖北省茶园鲜叶采摘量偏少,产量受到影响;四川春茶产量预计较上年减少20-30%;贵州春茶相比去年约减产15-20%;云南减产40%。截至目前,全国名优春茶总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但由于后期升温后茶叶生长加快,加之近年来各地新辟茶园增多,预计全国春茶总产量仍将保持稳定。由于生产期内雨水充足,后期大部分茶区的日照时间均达到茶树所需,因此除广西地区外,全国春茶整体质量并未受到影响。
春茶销售:价格普遍走高
1、产区市场
(1)中后期茶青价格上升迅猛。
2017年,各地早春茶市场的成交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成交价格稳中略降。广西茶青价格普遍为50-100元/公斤,部分地区达到100-120元/公斤;浙江茶青价格在120-160元/公斤;贵州茶青价格维持在40-60元/公斤;四川茶青价格维持在150元/公斤;云南茶青价格普遍为60-80元/公斤。
3月上旬,受阴雨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茶芽萌发受阻,茶青市场成交量与去年同比略有下降,成交价格呈上升趋势,全国茶青价格普遍上涨幅度在10—30%。至3月15日全国开采后,茶青价格持续走高。
(2)干毛茶价格居高不下。
受茶青产量下降和价格攀升的影响,全国各产区市场的干毛茶价格居高不下,毛茶平均价格同比往年上涨10-60%。
2、销区市场
(1)早春茶上市叫好不叫座。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消费市场的长期观察及销区市场的反馈来看,2017年早春茶市场消费动能略显不足,消费者对新鲜上市的早茶反响积极但没有抢购的热烈景象。据了解,最早一批宜宾早茶在京销售价格为1300元/公斤,比去年相比价格增幅不足5%;广西早春茶在京沪两地的市场价格为1000元/公斤;贵州早春茶在北京市场的价格为1200元/公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春茶缺乏标志性名茶,且滋味口感一般,加之上市期在春节之后,且宏观消费环境有待提振。
(2)名优春茶量少价高需求旺。
3月底以后,随着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安吉白茶等一大批标杆性名优绿茶的明前茶开始采摘制作,消费者的期待值和热度意愿达到了顶峰,加之今年春茶采摘迟、产量少,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春茶价格上涨成为各地茶叶市场的主动态。
(3)经销商大多采取观望态度。
从山东、辽宁等北方销区市场调查的情况看,全国茶叶的销区市场仍然面临消费有待提振的局面,表现为销量下降、利润微薄、客户流失等,加之租金多、积压多、竞争多等问题,因此经营户大多采取观望态度。据统计,目前北方茶叶批发市场中的经营业户所经销的茶叶仍以中档次的居多,高端产品价高难卖。因担心产品积压,市场经营商户大多秉承“少进多销,勤进快消”的策略。
(4)春茶上市后显示的营销热点。
从目前统计的商家进货地、主营产品调整、信息交流热点等多方面情况看:2017年,福鼎白茶的热度不减且有小幅提升趋势——今春选择前往福鼎进货的商家占到2成,有20-30%经销商新增或调整福鼎白茶进货量。此外,以安化黑茶为主要品种的部分品牌黑茶企业已开始提前布局,通过茶叶评比、产品推荐等活动提前预热市场。“黑白斗”有望成为2017年茶叶市场中的亮点。(作者:安明霞,资料来源: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