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麟:茶空间未来的方向是多元的
设计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茶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生活方式和茶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把今天的主题放在当下,当下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我们享受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需要传承文化,茶文化的传承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首先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活层面上去全面展开,应该要多元化。第二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互联网,立足于当下做更多的传承和推动的工作,我觉得茶空间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发展。
蔡体智:未来茶空间要展现茶的本质
台湾的茶空间过渡到我们现在,呈现的都是比较现代的感觉,如永康街的茶空间多用的是粉色系的,以前可能你不敢用这些色调。茶空间从传统过渡到当代,再过渡到未来,也要逐渐掌握一个度,毕竟茶是精神上的东西,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了解茶的本质。今天有设计师讲到檀竹,这些材料可以运用到现代茶空间,但要非常小心,不能违背茶的基本精神,很多新的科技材料运用到茶空间,美感不对,文化不对,没有思想内核,就是一个空壳子,未来茶空间最主要还是要展现茶的本质。
陈桂香:尊崇内心,做自己的茶空间
我一直觉得茶是很好的媒介。茶文化如果在中国传统的意境或者物象里去表现的话,就可能失去了这次比赛的意义。茶是我们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已经深入内心,而不是形式义。也不能因为对环保认知的差异导致设计局限,我觉得只要大家爱物、惜物、旧物利用,这些木头用几百年没有问题的,即使是老了的皮壳也可以用来做装饰。未来茶空间设计,会随着茶叶的广阔空间而充满无限可能,设计师只要尊崇自己内心,做出属于自己独特意境的茶室,未来茶空间一定会丰富多彩的。
吴垠:放下条条框框,发挥茶的包容性
刚刚有老师讲到未来茶空间一定要抓住茶的本质,我本人很喜欢清饮,清饮就一定会有固定的模式,但实际上推动茶业和茶文化发展,第一步应该是要认清茶的包容性,放下那些所谓的“应该是”,茶最大的本质就是它的包容性,什么你都可以用,只要用起来让人觉得舒服,愿意去尝试这杯茶,他的心是平静的,和当下的场景是融合的,都可以去尝试。我认为未来茶空间和设计大致有两个方向,借鉴红酒和咖啡,充分发挥茶的社交功能,加强社交运用。第二个方向是针对不同场所和用途去设计,包括私人家用的和公共商用的,私人家用的如私人茶室、茶书房、家庭茶空间、老板办公室,公共商用的如社区茶空间、商场茶空间等,这两个方向体现的茶的交互功能是不同的,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和大家探索一下,欢迎大家在茶方面多多探讨,放下条条框框,记住茶的包容性!
最后,本届茶空间设计展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参赛作品经历首轮网络投票和评委实地参观考评,最终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6名。8号《都市茶寮》荣获金奖,3号《明净山房》和12号《如你觉知》荣获银奖,6号《心灵盲人》、7号《南山篱园》、11号《吾和》荣获铜奖,1号《竹影·童趣》、2号《简竹》、4号《海菱茶空间》、5号《寻一季清凉》、9号《陋室·明》、10号《雪夜竹语》荣获优秀奖。3号《明净山房》在首轮网络投票上评最高票数获得“最佳人气奖”。
金奖作品——8号《都市茶寮》
银奖和最具人气奖作品——3号《明净山房》
银奖作品——12号《如你觉知》
铜奖作品——6号《心灵盲人》
铜奖作品——7号《南山篱园》
铜奖作品——11号《吾和》
优秀奖作品——1号《竹影˙童趣》
优秀奖作品——2号《简竹》
优秀奖作品——4号《海菱茶空间》
优秀作品奖——5号《寻一季清凉》
优秀作品奖——9号《陋室·明》
优秀作品奖——10号《雪夜竹语》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