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茶叶遇到咖啡:茶文化的政治经济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17-10-12 浏览 6631 次
獗,大量茶叶从荷兰被偷运到北美殖民地。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库存的茶叶大量积压。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英国议会于1773年通过了《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向北美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仅征收3便士的进口税。

茶叶法》出台的目的,是要降低茶叶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价格,从而击败来自荷兰的茶叶。按理说,《茶叶法》可以使北美殖民地人民享受到更加便宜的茶叶

但北美殖民地人民却担心,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茶叶销售为开端,进而逐步垄断其他商品在北美的销售;更加重要的是,英国议会通过诱使殖民地人民接受《茶叶法》,进而接受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立法权和征税权。

这样,《茶叶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纽约、费城等地民众建立起“自由之子社”之类的组织,以抵制从英国进口的茶叶。这些组织还宣布:任何参与或协助运输、销售东印度公司茶叶的人都是“自由的敌人”。波士顿等地的妇女则宣誓,坚决拒绝饮用茶叶

各地严禁茶叶,人们即使是想购买一点茶用作药物,也需要得到“自由之子社”的批准。根据保存下来的一份档案,一位妇女“由于年迈体弱”而获准“购买1磅武夷茶”。

当时纽约的一个商人甚至写道:“人们宁愿购买毒药,也不愿购买茶叶。”无辜的中国茶叶,不幸躺枪,简直成了英国政府的替罪羊。

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顿居民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船上所载茶叶全部倾入海中,使波士顿港成了“茶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其他城市的民众纷纷仿效波士顿的做法,或拒绝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上岸,或焚毁船上的茶叶,从而将反英斗争推向新的高潮。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茶叶的政治经济学:一种反思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茶马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明太祖实录》“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但是,所有的茶马古道,中国的影响力都到边界为止,这种以物易物的形式,主要是用茶叶换取游牧政权的马匹,称不上是有规模的贸易。

近年,历史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宋朝,种种迹象表明,宋代在商业和市民社会方面,达到了汉唐盛世所没有的高度。两宋时期,中国的茶叶贸易也最为兴盛,除了陆地向西的茶马古道外,更可以通过海上直接运到东南亚、西非与北非。

泉州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从宋代开始,茶叶大量外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宋代,中国的茶叶就远销到58个国家。

但是,中国古代的外贸,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却没有形成像英国东印度公司这样政府和民间结合的贸易公司,这样的外贸是不能持久的。而到了明末,随着国门渐闭,贸易的控制权就逐渐落到了势力已经抵达东南亚的欧洲国家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