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安溪县西坪镇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茶王赛,茶界泰斗张天福领衔主评。最后,500克铁观音茶王拍出了5.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茶叶界的空前纪录。茶王高价拍卖,经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全方位的报道后,受众逾亿人次,轰动了海内外。西坪的成功,最直接的效果是拉动了全国各地的茶王赛及茶王拍卖热潮。福建省的永春、平和、厦门、武夷山及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浙江、云南、江苏、重庆、山东等地先后举行茶王赛和拍卖会。1999年6月,安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茶王赛,震动京城。同年在安溪(香港)茶王赛上,100克铁观音拍卖11万港元的天价,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这样把斗茶(茶王赛)与展销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茶叶知名度,扩大了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04、“斗茶”有利于规范我国茶叶市场
名优茶一直都有不错的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生活品味地提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动辄上千元上万元一斤的茶叶略显昂贵,但依然有很多人光顾。但很多消费者不懂茶的现状,使得经销商产生了各种投机心理,茶价扑朔迷离。市场定价五花八门,漫天要价,各种山寨名茶泛滥,以次充好茶叶市场混乱。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在茶叶市场上“安溪铁观音”、“观音王”、“茶王铁观音”、“参赛铁观音”、“贡品铁观音”等在茶店、超市随处可见,价格也是从几百块钱一斤到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元一斤不等,有些商家以次充好,把茶叶进行包装出售,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不太懂茶的消费者买到的大多都是劣质铁观音。
而“斗茶”为各类名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熟知、认同名茶,产生购买欲。“斗茶”让更多的消费者亲身参与到“斗茶”的整个过程中,让消费者了解“斗茶”评比的过程,体验标准的茶叶审评方法,专业的评茶用具、统一规格的茶量、精确的冲泡时间、一气呵成的审评过程;斗茶赛上消费者可以一次性喝到各类不同的茶,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学会,让消费者学会如何鉴别不同的茶类、区分茶叶的优劣等级等;在“斗茶”的过程中消费者与制茶者、茶企业、“斗茶”的主办方三者互动交流,消费者学会如何品茗欣赏、如何挑选购买茶叶。消费者懂茶则督促茶叶经销商真实售茶、合理定价、从而促进我国茶叶市场的有序性、规范性。
05、“斗茶”给茶叶消费者带来喝茶的趣味性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这样记载:“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在宋代安定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斗茶的趣味性,文人雅士纷纷参与,有力的推动了斗茶之风,皇帝爱茶,加速了斗茶之风的蔓延,故而上行下效,到南宋时,斗茶活动十分普及,不仅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从事斗茶,连平民百姓也热衷于此。
古代“斗茶”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古时非常重视斗茶,往往胜者如将士凯旋,败者如降将垂首。现代“斗茶”指的是茶农、茶客们为比新茶优劣与排名顺序而进行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昧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
现代“斗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各类“斗茶”赛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但并不是所有“斗茶”赛都优秀,存在良荞不齐的现象。“斗茶”通常是茶叶学会、协会、政府和策划公司共同主办,在运作过程中,如果目的不明确,操作不当,更多地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让参赛单位缴纳高费用,都将造成名茶评比活动徒有虚名。例如,有些名茶评比的参赛茶样少,举办周期不固定等。其次在各类“斗茶”赛上存在一个突出现象:获奖比例高。获奖比例几乎都在50%以上,杂而不精,容易误导消费者同时也降低了“斗茶”赛的权威性、真实性。
面对这些问题,“斗茶”组织者在斗茶中应该更加公正容观地“斗茶”,在“斗茶”的过程中,样品实行密码编号,评审专家要秉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并结合所有参评茶叶的品质,对各茶样进行评审,确定评语描述及得分。评审的分数要能真实地反映参赛茶样的水平。主办方也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根据评比得分的高低和一定获奖比例,确定获奖名单,不能随意更改某项评定因子。
“斗茶”以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水平为核心,巩固和扩大中国茶叶的优势地位, 推动中国茶叶再上一个新的水平和新的档次,不仅丰富了喝茶的趣味性,同时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利于茶叶市场规范和有序的进行,在“斗茶”赛中评出的一批具代表性的中国各类茶叶, 有助干提高名茶在中国茶叶市场的知名度, 扩大销售, 更好地促进中国茶行业的发展。(作者:张丹丹 资料来源:茶叶点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