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楹:如何重新定义茶行业?
发布时间 2018-02-22 浏览 12126 次
>我们内部一直在讲,过去四次创业都是1.0版本,都是为今天的茶叶创业做铺垫。未来30年,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专注中国茶。

在世界人民的认知里,科技美国最厉害,奢侈品欧洲最厉害,茶叶中国最厉害,这样先天的认知优势下,茶叶的品牌确实空白。这就是定位,寻找用户心智的认知空白。

虽然我做手机时会忌惮苹果,但做茶时却从未惧怕过立顿,因为他们没有搞懂中国人怎么喝茶。高度工业化的袋泡茶和原叶有区别。在传统和工业化之间,我们要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重新定义。

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问答

1、问:为什么您认为进入茶领域可以成功,而别人没有获得成功?

杜国楹:我为什么做茶叶,是因为在消费电子领域太压抑了,面对苹果我们这代人没有出头之日,况且我不是技术出身的人,没有足够自信。

我想寻找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讲出生就有优势的产品,做到全世界。

为什么进入茶行业的人,几乎没有人走出来?这可能与我们的经验息息相关。很多做地产的人,第一件事就是买茶山,但是中国茶缺的不是山。

但基于我们的品牌定位,中国所有的山都是我们的,小罐茶对所有茶农都有足够强的议价能力。资源的标准化和品质,才是我最大的担心。

我们的基因比较适合做消费品,做过手机后再来做茶叶,可以把产品体验做得更好。

手机行业我们是60分选手,到了茶领域,跟天天想地里事儿的农民比,出手就是90分,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叫降维。

2、问:大师品质的茶,最难管的是人,这样的供应链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把控品质?

杜国楹:前两年,搞定大师很难,需要我和团队三番五次地沟通,甚至还有大师没有合作成。但今天,对小罐茶来讲,跟大师的沟通成本已经极低了,我们进入行业一年半就在行业前三,造就的局面是所有的大师排队重新找小罐茶。

未来两年内,我们把会与大师有一个确定的合作模式,彻底绑定,他有足够的规模、理念匹配、技艺又足够好,愿意与我们走下一段,前提是一定要被我控股。

今年几乎全国上游的所有公司都沟通完了,手续正在改,前期已经磨合了一年。

所以说,关于大师难管的问题,我觉得不存在,我们变成了利益同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沟通成本会越来越低,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到茶园和工厂。

把大规模的茶园种植好、把农场控制好、把所有茶园变成有机茶园,提升所有工厂现代化、智能化的水平,为未来出口欧美做准备。这是我们对上游管理的思路。

3、问:从背背佳到好记星,再到E人E本,8848,为什么每一个品牌都能做到家喻户晓,您最核心的广告策略是什么?

杜国楹:我们广告比较简单,最痛苦的过程是研发。小罐茶一条广告花了20个月的研发时间,所有数据测试完饱和投放,闭上眼睛铺天盖地打,可以放开最大声量,因为它是安全的。

2016年我还参与广告端,2017年市场端连我5%的精力都不用,大量时间在做产品。

这是基于我们对媒介研究、对内容创作的研究花得功夫太多,一旦小规模验证成功,大家看到时已经铺天盖地了。

但我们的做法还在优化,目前的投放有点简单粗暴,从打造知名度来讲值得学习,但有些用户会觉得频度太高很烦,我们也在改。

4、问:从背背佳、好记星到小罐茶都是不同的领域,能够快速切入到不同领域的方式是什么?

杜国楹:这几次创业貌似跨度很大,但用户、产品这两个要素中的一个一直没有变。

背背佳用户是孩子,好记星的品类变了,但人群没边,所以我对用户的理解仍然在,从营销、产品的用户洞察来说,仍是我们擅长的。

好记星到E人E本和8848的跨度,用户虽然变了,但都在消费电子领域。后面两者一直有技术迭代。

切换不同领域的方式,是在用户和产品要素之间,有一个要素始终保持一致。

5、问:您说在90年代创业过程中,观念从营销主义变成了产品主义,请问是什么触发了您的转变?

杜国楹:这相当于一次超级的过山车经历。1995年我下海,下海的时候拿着151块的月薪,一年半时间赚了人生的第一个49万,一把放进去创业了,原单位老板劝也劝不住就辞职了做了背背佳。

做了一年半实现了5亿的销售,账上就有1亿多。那个时候我就疯了,我觉得我就是天下第一,我什么都能做。那是20年前,我25岁的时候。

所以我就膨胀地极度厉害,我觉得营销可以颠覆一切,什么都可以。两年的时间,我把所有的钱亏完,负下了4600万的外债。

从2000年年底开始到2003年非典之间,我一直在还债,直到好记星上市之前,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还了不到1000万,我脑袋上斑秃好几块,成把成把地掉头发,非常崩溃,手机24小时开机,证明自己还活着。

这个月挣10万,你急给你5万,你急给你3万,那2万留着下个月接着滚,极度崩溃。

我经历了这个闭环,在我特别年轻的时候极快地成功、极快地跌倒,在商业世界里我算死过一遍的人,破产了,转了一圈回来做好记星的时候,我想明白了一件事儿,不好好做产品都是胡扯。

同志们,营销是为好产品服务的。如果过度强化营销的能力,人是这样有依赖,我能卖,差不多六成的产品也能卖成90分的成绩。但越小看自己的营销能力,越想把产品做得足够好才敢拿出来。

所以我从营销主义者,彻头彻尾地变成一个产品主义者。2004年,我还完所有的债,把直接把公司的控股权给交掉了,愿意当个小股东,我只想干产品,我只想把产品做好。

很多人会问,你产品做得不好,我很自豪,我觉得我的产品做得很好。但拿我的E人E本跟iPad比,拿我的8848跟iPhone比,能好吗?你拿我的茶跟立顿比,它能不好吗。参照物不一样。

所以说在消费电子行业,我们创业的时候是找极度细分的市场,不敢往主流里碰。太多大的梦想实现不了,这也是我最憋屈的。

筹备了四年,才拿出东西见面,这是我过去任何一次创业都不曾有过的。这次我们野心很大,到今天也没有一分钱融资,全靠自己投,我们不想被资本改变我们的路径。

当时还不上债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想,老子也有这一天。自己觉得不可一世,但公司工资都发不了。虽然非常不服气,也得活着,账也要认。

我下决心改变,必须要培养优秀的产品基因。

我们在筹备小罐茶的时候,请了8848手机的分销总监,在公司待了6个月就辞职离开了。他说,都认为你们是营销厉害的公司,但周周例会没人谈营销,天天讨论的都是产品的进度和细节,用户体验的改善。

我说没有好产品谈什么营销。

为什么外界认为小罐茶那么有营销力?是因为广告多,但在广告背后,是对产品和广告的打磨。没有这两个做依托,这些广告你是看不见的。

为什么打这个客户端,这本杂志、这个频道,后台的数据我们都测完了,然后闭上眼睛饱和攻击,不需要担心效果。

有人说,有一半广告永远是浪费的,但你不知道浪费在哪,而我们基本上知道80%浪费在哪,我只浪费10%。这就是我们不同的地方。(资料来源:混沌大学,作者:杜国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