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茶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业与人才脱节、学科与专业脱节、科研与教学脱节的状况,坚持围绕产业链建设学科团队,形成了贯穿茶树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次生代谢、生物化学、生理生态、育种学、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加工与机械、审评与检验、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质量安全与健康、茶文化、经济与贸易等环环相扣的完整学科体系和人才团队,并在茶树次生代谢、茶叶清洁化加工、茶与健康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完整的学科体系不仅为专业人才培养打牢基础、拓宽了视野,而且学科团队能集成和承担产业重大研究项目,拓展了人才培养途径。这支团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骨干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一大批校友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骨干,为我国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国家茶产业技术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制约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环节的突出问题,团队开发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的先河;研建名优茶生产线,改写了传统名优茶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推动茶叶光电色选机国产化,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开发集成了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连续化加工、清洁化加工、智能化色选、数字化品控和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技术体系。
团队联名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省长高度重视并采纳,推动建立了“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了“安徽农业大学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团队为技术支撑,以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主要内容,以研建示范生产线和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区为重点,以政产学研推合作为纽带,创建了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综合试验站等推广服务载体,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支撑、联盟推动、龙头示范”的技术推广协同联动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创新源头和基层推广力量有机结合的合作推广新模式。
集成推广了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促进了安徽茶产业提质增效。以安徽5个重点产茶市27家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技术为核心,推广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创建了2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年减少农药和除草剂使用量64吨,减少农药和人工投入1400万元;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和装备,每年减少制茶用柴1.5万吨;推广了夏秋茶资源利用技术,研建茶叶加工和综合利用生产线22条;一大批新产品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团队开展技术培训120场次,参训1.8万人次。近三年累计技术推广面积88万亩,新增茶叶产量3.03万吨,新增纯收益17.9亿元,带动全省茶园亩均增收702元,茶农人均增收597元;成果辐射到全国18个产茶省区,累计推广各类茶叶生产线203条,带动了基层茶叶技术推广能力快速提升,促进了全国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快速发展。
面向世界茶叶科技前沿,描绘茶树基因组蓝图
开展茶树转录组学研究,获得了大量茶树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的基因数据,率先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对茶树全器官 (根、茎、芽、叶、花、种子) 进行转录组分析,并一次性获得了5.5万条具有注释功能的unigene,这些基因不仅为国际同行研究茶树生物学过程、次生代谢与调控、逆境响应等机理提供了大量生物学信息,而且为从转录组学揭示茶树乃至其它非测序物种的生物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参考。首次报道的多条与茶树黄酮类物质、茶氨酸和咖啡碱等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新基因先后被国际知名综述类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和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多次评述。
以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为材料,完成了建库与测序,得到2267G原始数据,经过滤后得到的数据量为1393G。组装的scaffold的N50长度为347.1kb,组装的茶树基因组大小为2.98Gb。构建了覆盖茶树基因组大小10倍的BAC文库;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完成了茶树F1代150个单株的SNP遗传图谱构建,获得了6300个高质量的SNP。为茶树物理图谱构建、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发掘、基因组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为公共基因数据库提供了1/3以上茶树转录组数据。
坚持开放合作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近五年,团队选派了30多名青年研究骨干出国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会议。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茶叶国际标准国内专家组工作会议、全国“茶树功能基因组和此生代谢学术沙龙”、全国“茶与健康”学术沙龙、全国高等学校茶学学科组会议、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茶业学术研讨会、全国园产品营养与健康博士后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开展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战略合作,2012年与美国科罗纳多州立大学建立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该校医学院的Henry教授先后4次来实验室开展茶叶抗糖尿病新成分挖掘与机理研究,获得安徽省政府2016年度“黄山友谊奖”。 2014年9月牵头与美国新泽西大学和马歇尔大学成立了“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并于2016年获批准为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伴随团队的发展,一批以国家和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青年千人、外专百人、省百人、皖江学者、教学名师、青年皖江、省杰青、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为骨干的教师梯队已经形成。他们将面向国际茶叶科技前沿,瞄准国家茶产业重大需求和脱贫攻坚主战场,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茶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资料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