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说茶】熟茶不良口感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 2018-06-12 浏览 4755 次
流动的活水,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井水。禁止使用死水、受污染的山泉水、井水,含有氯性物质的自来水或者经过特殊处理过的水。经过处理的水,一般会有处理过的味道,水质的成分也会发生改变。以上水质会引起后期发酵中微生物和细菌霉菌等不良菌种的参与,从而影响熟茶后期发酵的进程。

香气缺失和滋味寡淡

温度在熟茶制作工艺中属于渥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酵熟茶比较适宜的温度在大概是45-65度之间。不同厂家会根据茶叶的含水量、老嫩、气温、空气湿度、季节、发酵场地等不同情况来适时进行相应调整,一般会选择秋高气爽的平稳气候,而不是阴晴不定的雨季进行。

经过反复实验,大部分的理论依据能够证明,低于45度发酵出来的茶叶普遍发酸,如果室内温度上不去茶味会发馊,导致茶品制成后出现酸馊味;而高于65度,则属于发酵过度,俗称烧心茶,烧堆子。发酵过度会导致茶叶出现瘫痪痕迹,对茶叶品质打击非常之大。茶叶不仅没有弹性和韧性,颜色偏黑发硬,叶底也厚。并且,发酵过度的普洱熟茶会出现香气的缺失,滋味寡淡,回甘不好等特点,茶质出现碳化,只有红色的汤色,口感滋味则完全不够。

堆味、燥感和挂喉

在工厂化的生产中,一般采用大堆发酵,潮水后堆高1.0-1.5米,每堆不低于10吨。潮水堆成堆后,盖上湿麻布袋,这样可以起到增湿保温的作用,有利于发酵的进行。潮水要讲究度,过重的潮水会使得茶叶出现“堆”味。

为避免发酵过度,必须进行干燥,普洱茶干燥宜用室内发酵堆开沟进行通风干燥,当茶叶水分含量14-20%,每隔3-5天开一次沟,初期按顺序开沟,顺序开沟结束以后,按反方向进行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即可起堆进行分筛。普洱茶的干燥也有一定讲究,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很多厂家产量较大,为了求快,会用高温来烘干熟茶,这样是会影响熟茶口味的,造成火气比较重,出来的成品会出现口感的燥感和挂喉,缺乏润度,导致饮茶人的不悦。

好喝的普洱熟茶都一定有醇厚柔和且顺滑的特质,但是令人不愉悦的如上述堆味、涩味、燥感和挂喉等等也一定伴随着加工过程中不同步骤而出现。总而言之,熟茶工艺加工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通过发酵工序把生茶“熟化”与保留生茶原料“原生茶味与活性”之间取得平衡。以上所介绍的正是熟茶制作工艺中,最容易造成熟茶不良口感的几个原因,希望能够对于大家今后认识熟茶不良口感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