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2%的茶区物资投入成本保持不变,超过50%的产区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物资投入成本平均涨幅为4.53%,而去年同期为3.61%。采工平均工价为121.31元/天,调研地区近8年采工工价平均值年均增幅为7.08%。其中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采工工价较高,一般高于150元/天;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的部分样本区工价较低,一般为80元/天。
供求失衡影响局部显现
调研数据显示,今年64.81%的被调研地区存在弃采情况,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
从销售情况来看,10%的样本区销量下滑(山东岚山、湖北英山和四川南江,降幅约为20%,岚山销量下滑主要是因为产量下降,英山和南江则是在高档茶销量受阻后,转型生产更多大宗茶(出口茶),大宗茶的出货速度相对较慢,故春茶期间销量下滑;其次为江西浮梁和河南光山,降幅分别为14%和12%,其余降幅均在10%及以内),销量下滑地区数量较上年略有增加;47%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43%的产区销量上升,销量上升地区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平均增幅约为9%。其中,18%的产区高档茶销量下滑,平均降幅约为11.24%;37%的地区高档茶销量上升,平均增长10.35%;45%的产区高档茶销量与去年持平。
在销售速度上,41%的产区与去年持平;12%的地区减缓,速度减缓地区数量较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46%的地区销售速度加快,销售速度加快地区数量较去年减少6个百分点。
此外,绿茶批发市场显示其交易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浙南市场2—4月绿茶交易总量为2.029万t,交易均价为128.40元/kg,分别同比增长2.16%和下降2.39%;中国茶市2—4月龙井茶交易总量为0.5615万t,交易均价为553.85元/kg,分别同比下降8.40%和增长7.89%。
结 论
今年春茶期间,生产方面茶园面积继续增长,但增幅有所下滑;茶叶产量呈现刚性增长,产业发展仍靠规模与数量驱动;茶叶生产结构继续调整,绿茶增长与整体增长率一致,乌龙茶、普洱茶、白茶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红茶增速开始放缓。在劳力与物资成本增长双推动下,茶叶价格继续增长,但茶叶经营利润进一步被压缩,影响经营主体积极性;从销售速度与数量来看,产业供求失衡的影响已经凸显,市场销售稍显疲软,市场信心有待提振。
展望与建议
综合各方数据与信息,下半年我国茶叶总体产销形势仍不容乐观。各地需指导好夏秋茶生产,防止盲目扩大产能。各主产地主管部门与协会要强化茶叶公共营销服务,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要加强市场引导,加大茶叶营销力度,抢抓下半年几个节庆消费热点,扶持品牌龙头企业和渠道商加大推广,发挥品牌企业的渠道优势,带动总体销售。继续结合产区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引导产品结构调整。(来源:中国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