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茶叶库存可能超过200万吨
发布时间 2018-09-09 浏览 5423 次
家知道,正常茶园管理水平,第四年开始投产,如果要在第五年投产,只能说明大量新发展茶园管理不善,或者新栽幼龄茶园遭灾严重,无论何种原因,“重种不重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015年新增面积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全国茶叶库存量大

未来库存压力更大

茶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茶叶的严重过剩

近七年茶叶产销数据分析

单位:万吨


1:产量以统计局数字为准,略低于流通协会统计数,内销无统计局数据,故采用流通协会数据,外销以海关数据为准。

从表中官方数据可知:茶叶产量从2011年16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58万吨,接近增加一百万吨。内销增加约70万吨,外销基本持平,所以茶叶2017年的库存约30万吨。同样分析可知11年到17年累积的茶叶库存已经达到约138万吨。 这些库存茶叶应该是留在茶叶生产企业手中的茶,而不包括经销商手中的茶叶红茶黑茶白茶)。按目前的生产水平,现有的茶园在未来三年全部投产,届时茶叶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而由于内销增长的迟缓,外销的困境,每年的库存更会以更高的比例增加,至少会不低于三十万吨的速度增长,因此2020年,茶叶库存突破200万吨是可预期的。

如果没有找到新的茶叶出路,如茶叶的外销,茶叶的另类用途等,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茶园将会以更大速度抛荒。

六大茶类

库存程度不同

由于只有2017年能查到相关的分类内销数据,所以下表是结合内销数据的2017年库存茶分析结果。按表中数据分析:

2017年的茶叶最新库存主要是绿茶22万吨,占到年绿茶产量的13.66%,这部分茶叶具体是哪些无法判断。这部分绿茶叶中高档一部分可能弃,有一大部分可能进入第二年销售。中低档归于出口或者饮料行业销售。无论如何,这部分的多数会进入下一年底的再销售。

红茶库存10万吨,占年红茶产量的32.15%,这可能归功于近来红茶市场的火爆(这里不讨论火爆的原因)。加上前几年的累积,按2006年的数据推算红茶库存也将超过20万吨,相当于是2017年的一年销售量,红茶出口基本上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这样的红茶火爆行情也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白茶1万吨库存,占到2017年销量的一半多。按流通协会的估计,2016年约0.9万吨,外销0.2万吨左右(没专门口径统计,也许在红茶口径中)。所以估计白茶的库存已经超过3万吨,远超当年白茶生产量。未来白茶的生产销售前景主要取决于“接手的下家”。

黑茶5万吨,黑茶原来主要是普洱茶为主,这几年安化黑茶量急剧增加。前几年 黑茶一直打越陈越“好喝”的口号,民间黑茶的存量其实已经很高,但消费群体一直没有明显增加。

2017 年茶叶产销数据分析

单位:万吨


1:数据来源于中茶流通协会公开数据,部分尾数各家数据有出入,大数一致。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公开。

3:内销进出口数据中普洱合入黑茶中计算。花茶列入绿茶中计算。

人均茶叶消费并不低

根据2017年的人口数据及茶叶内销数据,可以看出按总人口来看,人均到了1.36Kg。按就业人口来算,人均已经达到2.45kg, 按户均计算则高达4.2kg, 所以说目前的茶叶内销已经到了很高的一个水平,再要继续高增长似乎存在一定困难。

2017 年人均户均茶叶消费水平


1:茶消量:按内销售190万吨计,名优茶按127万吨(算全内销)

2:户均按普查数,全国户均人数3.08计。

按统计局口径,中高收入人群按40%计,这一群体占有的社会财富超过全社会的90%以上,这部分群体假设以城里4/7,农村人口1/6计,相当于40%。所以茶叶消费也类推占国内消费名优茶销费量的80%计,则这一部分人的茶消费达到人均1.82kg。如果按户均数(户均3人计),户均消费茶叶则5.61kg。而中低收入人群则消费余下名优茶与80%大宗茶,则其人均消费与户均消费茶叶也为1.59kg和4.88kg。余下20%大宗茶假设为低收入人群消费(这部分群体以城里失业者,低保者及农村人口为主)。

茶叶年消费量按人均收入群体计算

单位:公斤/人


1:假设中高收入群休消费80%的名优茶,中低收入消费余下的20%名优茶及80%的大宗茶。

2:户均按3.08户平均人口计。

另外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食品类支出更可反映出茶叶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困境。2017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年食品类支出水平分别为10130元,3266元,这样的消费水平有多少能负担得起茶叶的持续大量消费呢?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及支出水平

单位:元/人


因此从目前的市场消费主体为看,茶叶继续大规模内销似乎已经后续无力。结合前面的内外销分析,已经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茶叶将迎来有世以来最大的挑战——大量过剩。2018年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茶叶消费更趋向于萎缩。

未来茶产业路在何方?

前几年每年都有N多高峰\战略类论坛,讨论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措施与办法。其中最有前途的是,茶作为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及开拓国际市场。(作者:西湖问茶 资料来源:茶叶集市)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