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细节上也做出了明确法律规定。比如在保护消费者网络交易安全上,在完善对商品与服务交付方面,规定“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在交付商品时,应当提示收货人当面查验;交由他人代收的,应当经收货人同意”;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或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网络安全保障义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这些法条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对茶产业电商的规范发展,不无益处。
茶业微商也必须守法经营
近年来,微商发展很快,但也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重灾区。中消协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网络消费投诉多发,微商交易维权困难”占第一位。同样,茶业的微商也问题多多。前段时间“拼多多”暴露的诸多产品质量问题,茶业也未能幸免。
中国法学会有关专家表示:微商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法律上被明确,相应地就要承担起对应的义务与责任,这将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据分析,虽然“微商”并非法律专业术语,但在实践中大量存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新型表现形式之一,其经营者理应属于电商经营者范畴。因此在法律上明确给它“身份证”,既是规范促进,也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过去那种出了问题玩消失,换个名字再出山的把戏,今后不被允许了。法治的世界,任何经营主体都必须守法、违法都理应受责罚。
“相应责任”提升平台“责任心”
保护消费者权益责任最大的是电商平台。那么如何对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做出准确清晰的界定,无疑是提升“违法成本”促进“法律责任心”的根本。如果消费者权益在电商交易中受到损坏,电商平台该承担何种责任?电子商务法草案审议过程中,曾在“连带责任”“补充责任”中犹豫不决。最终表述为“相应责任”。何为“相应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家介绍,“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在责任认定和赔偿时有不同。“连带责任”对平台的要求更高,可以作为消费者赔偿的第一顺位;而“补充责任”则先找经营者,不足的或没有能力的,再找平台。几经修改后,电子商务法对这一条款最终敲定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关专家认为,相应的责任可包括多种责任,如“补充责任”“按份责任”“连带责任”等。按照此法律表述,意味着平台承担的法律责任更细更严谨,无疑会提升电商平台的规范意识和守法责任心。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是近20年的事情,但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茶产业也在电商的带动下,出现了各种积极的变化,也承受着复杂的挑战。但不论怎样,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必将从法律方面给行业提供最基础、也是最有威力的支撑!从这个角度说,茶行业电商流通领域的混乱浑浊成分必将会逐步下降,行业发展的法治、市场环境也必将会越来越好。(作者:赵光辉,资料来源: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