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已经到了该脱胎换骨的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 2019-02-19 浏览 6229 次
后现代特征,而中国大陆还在向现代化的命题急奔。90年代的台湾领先大陆至少二十年以上,于是以普洱茶的名义,台湾茶界在90年代中期开始向大陆系统性输出后现代茶文化价值观。

台湾人主张的原生态价值,对现代密植丰产茶园提出挑战,开启了古树茶热。台湾人主张的慢生活,而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伴随着人生慢慢变老,非常具有后现代的生活情调,于是过普洱茶的生活方式让人趋之若鹜……

等等不一而足!

普洱茶的后现代运动,接过了铁观音的宣传炒作接力棒,在2003年到2016年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潮,普洱茶也成了被金融与文化深度结构性锁定之商品,而很难向大众消费品延伸。

每个时代都有其意义与局限性

概念炒作与投资泡沬加速了茶行业的原始积累,掀起了中国茶的三次基建热与大众传播热,让包括普洱茶在内的许多地方名茶其生存土壤不再贫瘠。炒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只能视为发展中的问题,在下一个发展周期来解决。

许多人指责普洱茶乃至中国茶叶的乱象,其实这不是茶界独有的,而是中国某个历史阶段的普遍现象。我们说,茶叶是文明形态的商品,中国是文明类型国家。盛世兴茶,国运即茶运。在过去十年的泡沫年代,金融与房地产的泡沫肯定要吹进茶行业,用泡沫化的方式来发展。后进国家的赶超,发展到某一阶段往往会出现泡沫化,过去的日本如此,今天的中国也如此,没什么可以目睹怪现状的。还有世界经济也会周期性泡沫化,这是现代社会普遍规律——周期律。

茶叶作为国运商品,承接国家发展阶段性的产物为多,有什么好奇怪的。泡沫其实是双刃剑,一方面能推动行业的繁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也让中国茶产业,尤其是普洱茶陷入了文化与金融的结构性锁定,在小众圈子里打转,而大众化的品牌难产,大众化的标准认知也缺位,个个是大师、专家,让老百姓一头雾水。

研究经济周期我们会知道,上一个周期的问题可以用下一个周期来解决。中国茶的结构性锁定与大众缺乏认知的问题,也可以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时代大背景下来解决。一些带有新理念的外来资本貌似更适合干这个事,而茶界直面消费者做精准营销的小而美品牌,也可以春江水暖鸭先知!

中国茶产业不是没有标准,

而是大众认知缺位,

需要从认知体系出发重构产业链

在《产业升级与小罐茶的证据链生意》一文中,我写道:

小罐茶谈不上革农业时代中国茶的命,因为中国茶的现状是三位一体的,农业时代的遗老遗少、现代社会的工业与后工业化并存,不需要小罐茶来做工业化之革命启蒙。

从清末开始中国茶一直处于工业化的百年进程,到毛泽东时代建立了粗放式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掀起了名优茶战略、斗茶大赛,以及传统手工制茶的复兴,推动着中国茶的精细化加工与深加工进程,无论机器还是手工制茶水平得到空前提升。

而2003年普洱茶在大陆兴起,标志着中国茶进入了注重原料与先天内质之阶段,外在的色香味形不是决定因素,只是外在的加分项,决定一个茶叶的好坏,要从茶园的生态环境、土壤、茶种、树龄、气候、海拔、种植管护方式等先天要素开始,有了先天优质的原料,还要制作与后期仓储得法,符合精细化生产品控要求,这样在先天与后天的综合要求下才能制得一杯内秀的好茶。用标准的宣传语来概括,就是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品质管控。

2008年以降,消费升级继续推动中国茶的产业升级。城里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于是中国茶进入与现代食品工业接轨之阶段,有实力的茶企纷纷上马高大上的现代高标准厂房与生产线,遵照现代食品工业的规范,按照国标、企标甚至更高的标准严格生产。

许多人认为茶行业是非标行业,其实是误读,茶行业有通用标准——国标,但光靠国标很难建立企业的逼格,导致大家都去推细分标准。

由此可见,中国茶并不是没有工业化与标准化,而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工业化与标准化很难落地。

中国茶被各种茶类、文化、工艺、地方消费习惯所切割,大众市场缺乏统一的认知体系,茶企被迫主攻小众细分市场,导致各说各话,让消费者一头雾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茶行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如果采用行业通用标准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之中,很难提升产品与品牌的附加值。于是,做差异化的细分标准,就成为了行业的共识,许多茶企通过细分标准建立了逼格,取得了议价权。但其后果是,细分标准多了,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加上一些投机商人用认知门槛很高的细分标准去忽悠割韭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概念的混乱,造成认知混乱与市场乱象。

所以,小罐茶能改变的,不是茶行业没标准的问题,而是标准缺乏大众认知的问题。而就百年工业化进程而言,中国茶已经走过了粗放式工业加工,进入了现代食品加工阶段。在中国传统茶工业化进程方面的努力,也许会形成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茶的工业美学等全新风口,一些实力与小罐茶相当,甚至远超其的资本大鳄会进来,从而掀起中国茶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4.0及产业互联网革命,传统茶的底层商业逻辑将因此而彻底改变,当然文化的主根还在。(作者:茶界白马非马 资料来源:茶叶集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