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类茶人看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弊端
发布时间 2019-03-20 浏览 4811 次
,但他们更怕一个进入公司的人利用公司的资源做自己的事,他们宁可不利用别人的资源,把自己的资源用好。当然这样的事茶人也想谈利润,不过这几年下来,他们吐槽的最多的绝对是钱不好赚,茶卖不好,茶器不好卖。

不管哪一类人,我觉得这个圈子里的人思想是保守的。所谓的保守不是他们小气,不舍得泡茶待客,而是不舍得去整合资源,每个人都只想着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不想用自己的西红柿去换别人家种的西瓜,更不想用好容易得来的龙眼,换人家种的苹果。贵贱他们心中有秤,但资源他们心中没底。

前段时间在一家公司听他们的培训课,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做服装的老板,有服装厂的,有品牌商,有经销商,有代理商,也有零售商。虽然卖的产品不同,却发现营销的思维和思路到是值得茶商去借鉴。

我记得台上的培训师讲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服装产业的未来必然是各行其事,做产品研发的做产品研发,做品牌推广的做品牌推广,做零售的必然专于零售。这是营销理论各司其职的完美表现,服装是如此,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是自己家有茶山,要开家茶叶店非常简单,自产自销利润可以得到保证,但且问这种种茶的小农思维是中国茶业的所追求的目标么?且问这些小茶农,对于种茶你也许了解,对于销售,对于品牌推广你又知道多呢?往往是什么都想干,但是什么都干不了。

我总觉得,茶叶圈里的人都有一种普遍的观点,那就是产品的从树上摘下来做成茶,一直到进入喝茶人的杯子里,这个过程在他们眼里十分简单,种茶、制茶、评茶、包装茶、运输茶、推广茶、营销茶……几乎只要一个人来完成,但是结果呢?市场对茶品的认同度又如何呢?往往是茶品很好的,包装很烂,卖不出价;茶品很烂的茶,包装好了被客人骂;有好茶有像样的包装了,推广和影响力又有限……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归其根本是事茶者的心,心不够大,自然就做不大。

做大不是你家茶园有多大,做大不是你家茶能做得多好,做大也不是你的产品有多少人喝,做大是一个理念,一个自然的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了每一个步骤和元素的精准到位。

很多茶商都在谈人家国外的产品做得如何如何好,且看,从苹果手机,到欧珀莱的化妆品;从耐克的运动装,到麦当劳、肯德基,所有知名的大企业都有着一套运作的专业团队,有几家企业做形成品牌影响力了,却仍然只有几个人来实现企业的动作的?显然没有,这就是茶业的硬伤。

再有,很多似乎有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却往往精于茶叶的本身,无视顾客对茶的了解。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想明白我要把我的产品卖给什么样的人,而是希望客户来选择自己。大益、老同志、同庆号、六大茶山之类的品牌,往往不思茶种的推广和普及,只是扫清了自家的门前雪,却顾不了他人瓦上霜。精什么似乎成为了茶业跨不出的一个框框,似乎只有精于什么才有品牌价值的,像那种样样都精,在他们看来等于样样没精,因为他们觉得喝茶的人必须得精,至少必须对他们的产品很精。这其实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作者:米斯托吴 资料来源:茶讯网)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