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这盏杯里泡出的山水人文
发布时间 2019-09-12 浏览 4457 次
的动作,有了动感,有了力量,有了节奏,它是关于黑茶最美的舞蹈。

(三)

偷得浮生半日闲。

如果说黑茶是一出地方戏,那喝茶就是安化人家挂在嘴上的曲调了。这也难怪大明天子相中它,再难割舍。

品是对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的延伸。在白沙溪,需要沏上一盏天尖的。茶的香气里,一口前朝入旧事,一口诗画出山水,一口光阴似流水。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人挑肩扛,车载马驮,舟楫如鲫,已淡入云烟。那条茶马古道仍然穿林过岩。资水支流的麻溪河上,竹排还在,麻溪排帮还在,虽然有一丝复古意味,但那些俚歌与放排的号子却不曾老去。

人生,就是出发,然后休憩,休憩好了接着出发。走出安化,才走出“万里茶道”的起点。

汤显祖说,“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它牵出黑茶的历史荣光,却也道出事物交融的自然规律。看似巧合,实则是自然被时光打磨后的必然。

陶澍说,“尚忆茶始犁,时维六七月。山民历悬崖,挥汗走蹩薛。”所有的快乐与艰辛,一碗茶可以品出些许味道。多品几口,幸福却又那般简单。

童谣说,“冰碛岩,七星灶,金花朵朵药;八木春,九重工,雪峰山水冲。”安化人家的日子是从黑茶开始的。从这里荡漾开去,诗画实则就是一些至简的符号和涂抹。

春也黑茶,秋也黑茶。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火气一点点褪去。

(四)

好茶,从种茶开始。

天空很蓝,卷起千堆雪的江水,依旧在长风里滔滔不绝。先人扎根山水的光阴似乎还没有走得太远。万亩茶园就绿在河对岸,漫山遍野的茶树正排兵布阵。

面对如期而至的季节,大家仿佛都松了一口气。

“赶茶?”我看见茶人负着背篓在走,轻声问着。

“这个时节,你们前来,不也是赶茶吗?”她们笑着说,还不忘带着一份反问的口气。

上山,一幅纯粹的山水画卷里凉风习习,与山下宛如两重天。

茶树一株,秀色一片。无数忙碌的身影和着盈盈笑语,早忘却了脚下万千坎坷。纵情于茶歌碧水之间,或徜徉于村野曲径,或穿梭于茶园果林,日子慢慢就转过身去。

这里的时光是朦胧的,无须烟雨。山坡、石桥、流水、人家都动静默契,仿佛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五)

一程白沙溪,尽语黑茶香。

三伏天将至,最为忙碌的是茶人。烘房里的茯茶正在发花。在恰到好处的温度、湿度中,它正自由呼吸,由着性子重生。

许多根千两茶被抬至晾晒场,这是归仓之前的喜悦,也是这个季节最美风景的展示。

访茶的日子,沟涧小溪潺潺,岩上之水沿山崖缓缓而下。人的勤劳与智慧,天的阴晴与温度,山的高度与样子,水的清澈与无形,都为茶树注入了优良的遗传基因。

在梅山煮茶等你,等着等着,“风吹细细香”的诗句就来了。茶催诗兴,诗中生茶。岁月如歌,人生过往仿佛是一场穿梭在时光里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黑茶已为所有的故事做好了十足的铺垫。

茶来茶去。白沙溪黑茶的烹制,就是人们内心最渴望的味道在酝酿。如果说,白沙溪是安化这盏杯里泡出的山水人文,那么散出山水人文的,就是那些情意浓浓的黑茶吧。(本文系白沙溪八十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作者:黄爱华,资料来源:茶周刊)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