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推出一款战略产品:定价在1000元/斤的高端茉莉花茶“龙毫”。
“张一元龙毫”2016年第一年上市就实现了25万桶的销量,销售业绩突破5000万元。
2017年,单品业绩突破6000万元。
2018年,就在上市的第三年,销售业绩已经实现亿元的突破,单品一年售出超过52万罐,成为了张一元首个“亿元单品”。
2019年龙毫这一款单品的销量有望突破60万桶,营收超1.2亿元。
此外,张一元电商也值得一提。
最初是在2010年8月张一元官网商城。
从2012年起,张一元电商呈现有力增长。
2017年11月3日,北京张一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双十一”,不到半小时张一元天猫旗舰店销售突破100万元,单日销售完成518万元,平均一分钟卖出3600元。三个爆款产品“红桶(龙毫)和金、银桶(也是茉莉花茶)”销售占比达到了90%。
小结
困扰张一元茉莉花茶的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1)强化基地建设:原叶茶的农产品属性挺重,为了保证典型风味,茶企还得实现全产业链管控,进而保证产品输出稳定。
(2)打造标杆门店:中国茶业首家亿元店连续破纪录。
(3)打造爆款产品:茉莉龙毫年销售破亿。
(4)注重电商销售,张一元电商增长有力,电商的运营有效补充了实体店的空白点,覆盖了实体店辐射不到的地方。
(5)提高消费客单:以爆款产品提升公司整体产品形象,形成消费档次中低端到中高端加速升级。
从北京城到海内外,旅行者让张一元茶从大栅栏总店声名远播,成为了众多茶客的“心头好”。
从京味儿茶庄到首家亿元店,消费者让张一元大栅栏总店大放异彩,成为了众多网友的“打卡地”。
一个茶叶品牌唯有目标清晰,才能回去充实和决定未来的走向。
当然,好的定位要落到实处,也要匹配相应的资源。
张一元在占领茉莉花茶这一品类高地后,有哪些隐忧呢?
(1)产品:主打茉莉花茶可能有天花板,后续专注还是多元化?
(2)员工:平均年龄偏大,特别是有些老北京员工不好管理。
(3)股东:张一元工会作为企业大股东,后续怎么做员工激励?
(4)用户:张一元主流用户还有地域性(华北为主),可能也会成为其增长瓶颈。后续走向全国的时候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
茶企处于强竞争的时代,茶叶江湖故事会越来越多。
如何破解中国茶产业的瓶颈?
如何提升中国茶企品牌的附加值?
茶企冲出重围,多元化还是专注?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资料来源:茶界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