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论坛学习紫砂陶的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 2011-06-30 浏览 6608 次
的一个器物,龙窑的传说足以说明古代制陶艺人对掌握技术的苦难和希望有神灵的护佑而烧造成功。在太湖流域的江南地域,关于龙的传说与故事广为流传,反映在人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早在商朝后期,太伯 (泰伯)避地江南,入于吴俗,"断发文身,以象龙子,避蛟龙之患" 。依水而居的吴人常在太湖中游泳,在身上勾画图腾标记,以求避免蛟龙的侵害。另有民间传说宜兴人周处入水斩杀蛟龙之事,也可见龙在太湖流域人们的心态中是既害怕它,又崇拜它。太湖流域周边的浙江长兴太湖岸有"划龙船"民俗,此风俗也体现了人们对龙的崇拜 。另有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的"百叶龙"舞蹈常在长兴民间庙会中表演 。最为有趣的是,在旧时流传宜兴地区的儿歌中就有关"龙"内容的描述:"斗斗虫虫飞,飞到南山吃白米,白米呒没吃,吃龙头,龙头上有角,吃尾巴,尾巴上有栈(注:即刺),栈龙栈龙揪龙揪,揪龙揪龙栈龙栈 ",儿歌的传唱,反映了土生土长于太湖畔的人们对龙的遐想。

  在解放以前的生产禁忌中,"烧陶器点火,忌女人上窑" 。窑主和窑工们在点火开窑之前,用酒肉(尤其是必不可缺状如砖块的大碗猪扣肉)祭祀了位于龙窑门口附近的陶朱公 之后,便宴饮一番,通过饮食仪礼的方式,共同祈福,希望能烧制成功。通过窑主做东,以饮食的方式,既祭祀了陶祖,又"讨好"了陶工,在这里饮食文化显示了其和谐人心的功能。龙窑点火后,一般要6-7天才能烧好、开窑(如下表所示)。烧一次窑,一般需7-8人,装窑的至少两人,烧窑的5-6人,装窑需要技术,烧窑温控更是重要,而窑主的主要收益在此时应是极其关键。用酒肉饮食联络感情,也是希望在技术难以控制的烧窑过程中,尽力发挥人的主观因素,实现烧陶的成功。"忌女人上窑"除了一方面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之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陶工陶器烧造工艺控制的难以自信的心态。

  供春壶和荷莲蛤蟆壶的传说属于惩罚恶霸型,虽然表象上反映了惩罚恶霸,但其实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苦劳而所得极少,甚至连生命都难以保障。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充分体现了文人在紫砂壶艺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地位。此传说反映了紫砂壶艺文化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用智慧创造的这一历史事实。制壶工匠赋予了紫砂茶具以"身",文人点化了紫砂壶艺之"灵魂",而著名的艺人则是文化与工艺技术合二为一的壶艺代表,领跑着壶艺文化的发展创新。

  作为实用工艺美术品的紫砂茶具,泡茶的优势自是要高于一般的瓷壶、陶壶、金属壶等,才有可能被茶人视为"泡茶宝物"。工匠修房遗忘茶壶、刷洗后卖紫砂壶紫砂壶与寿木等的传说,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紫砂茶具泡茶功能优势,虽然各有所夸张,而这些夸张都是符合中国传说的特点,也是传说的播布者希望引起受众的重视和相信。更有情味的是,紫砂壶和寿木的传说,还体现了不同手工艺者之间(木匠和壶匠)同为手艺人的深厚的友谊,也说明了古代劳苦大众亲如一家的思想。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