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上N个第一次
茶与人类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神农百草经》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野草,还有一种就是茶。
人类与茶第一次亲密接触是通过拯救生命的方式来接触的。人要死了,但是吃了这个茶活过来了,人类和茶的感情,一开始的平台就很高,是生死相依的关系。
《尔雅释木》中记载说:檟,苦荼。这是茶最早被文字记载下来的内容。晋代的郭璞做了一个注,说早采的茶叫荼,晚采的茶叫茗。
中国是茶的故乡,最早的茶树出现在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原始的茶树可以长到几十米高,我们称之为茶树的“巨无霸”,慢慢从长江中下游过来,从乔木、半乔木,到我们这里,茶完全变成灌木了,我把它称之为茶的“侏儒”。
春秋至秦汉时期,人们开始食茶。《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食用记载,茗菜就是当时的茶。不过对此茶学界还是有不同争议。
到战国时期,茶叶从古巴蜀传到了中原,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喝茶的习俗在当时通过战争,被带到了中原和江南。
人类种植茶叶最早记载的地方在四川蒙山。我们浙江有一个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在其地理名著《舆地纪胜》中说,西汉有僧从岭表来,以茶实蒙山。这是后世典籍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植茶年代,而当地一直就有西汉吴理真结庐四川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吴理真成为人类植茶最早记载的第一人。
汉代,中国最早的茶叶文献王褒的《僮约》诞生了。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王褒是个文人,一次去看亡友的妻子,他住在寡妇家里,吃喝写诗很高兴,僮仆很不高兴,说我是伺候老爷的,不是伺候你的。王褒告诉了女主人,寡妇说你这样不听话,我干脆把你卖给王褒,于是王褒就写了一份契约,是一篇带有调侃的游戏之作,结果歪打正着,变成中国茶文化史上最早的茶文化文献。
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此时,中国茶业初兴,中国茶文化初显,茶事日趋丰富,儒学家以茶养廉,从个人修养推向道德准则,以茶对抗贵族的奢糜之风;文学家、词赋家以茶激发文思,感悟茶性外化为诗赋歌志;道学家以茶升清降浊,有助于茶从养生进入仙风道骨的修炼;清谈家以玄学清谈发展成佐茶会友,佛家以茶禅定入静,明心见性,“茶禅一味”关系在此一历史阶段形成。
唐宋:阵阵茶香的皇朝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散发出阵阵茶香的皇朝。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封氏闻见记》对当时的茶叶经营情况,也有着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个时候大批的茶学著作开始出现,比如说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的《茶经》。《茶经》一共有十章,《茶经》中首次把饮茶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一套中国茶艺,创造了美学意境。《茶经》也把儒释道三家精神溶于一体,创立了以“精行俭德”为中心的中国茶文化精神。自此,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得到确立,唐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开始用茶跟边塞的各族人民交换物品,茶马交易,因此出现了“茶马古道”。
唐代茶文化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创造了完整的茶艺形式,使单纯的饮茶活动一变而为精神的活动。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唐朝的茶文化格局,深刻影响和界定了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格局。
唐代的茶都是煮出来的,到了宋代,茶与前朝有了不同的风貌,出现三种品类的茶:片茶,散茶,还有花茶。唐代的茶是将饼茶先碾碎,再放到水里煮,而到宋代要点茶,这种喝法在今天的日本还保留着。
宋代的点茶技艺是把茶瓶里的沸水注入茶盏的沏茶方式,技艺高超者,茶汤能呈现出特有的意境与画面,被称之为分茶。整个宋代对这种品茶方式都是乐此不疲,因此就出现了斗茶,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代的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是一种以点茶方法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
这个时候国家的茶政也更加的完善,唐代中叶,茶就开始交税。到了宋代,贡茶成为国家税收重要的一个方面。北宋是名符其实的“积贫积弱”王朝,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和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宋朝特别重视对茶的垄断和茶马贸易的实施。茶马互市贸易自中唐开始出现,到宋代已发展成为封建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制度化。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