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叶出口贸易壁垒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11-07-02 浏览 7889 次
p>

  一、川茶出口所面临的主要壁垒:绿色壁垒

  川茶出口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是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与其他贸易壁垒不同的是,绿色壁垒往往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并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因而具有表象上的合理性。这一特殊的贸易壁垒以环保之名行使贸易保护,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它的内容以及变化,因而具备相当的隐蔽性,也更加难以防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初中级产品出口大国来讲,绿色壁垒的影响更为明显。

  一般而言,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多种方式,其中我国最常面对的是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壁垒是被广泛采用的贸易壁垒,其标准也越来越严厉。例如:硫丹作为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在我国茶叶作物上被广泛应用,而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毫克/公斤调整为0.01毫克/公斤,限量标准一下比原来紧缩了3000倍;此外,日本也于2006年出台了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他们所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这些新规定对川茶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1. 绿色壁垒的“保护层”。

  绿色壁垒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因此绿色壁垒的形成有着必然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环境保护观念的确立。当前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极大的破坏,各国也更重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互动性,国际贸易自然不能超出这一限制。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专门成立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到1998年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的部长会议上将环境问题提上议程,各种各样的国际公约纷纷出现,保护环境成为各国乃至全人类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一方面,各国更关心其环境问题,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因为担心本国环境受到破坏而鼓励污染严重的企业外迁,并予以补贴;另一方面,部分商品可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根据TBT和SPS的有关规定,各国有权制定相关的进口标准和规则,甚至有权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来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而不被视为对自由贸易原则的违背。这意味着,只要进口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就可视为为达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合理行为。

  绿色壁垒的出现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而环境保护又是受到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因此绿色壁垒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某种合理性,具有了一种被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保护层”。

  2.四川茶产业自身存在缺陷。

  第一,川茶的生产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川茶种植面积209万亩,茶叶年产量近9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在全国的排位却从1995年的第三掉到目前的第五。年产量仅为浙江的一半,年产值仅为浙江的1/3左右。浙江的名优茶年产量约2.5万吨,产值约14.5亿元,每公斤均价在59元左右;而四川名优茶产量虽达到1.5万吨左右,但产值却只有2.7亿元,每公斤均价仅为18元,不及浙江的1/3。据统计,四川省茶叶生产加工厂上万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年产量不足10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足400家。目前四川虽然已有产值过亿元的茶叶生产企业2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茶叶初制厂、家庭式加工作坊多达1万余家。但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依旧处于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

  第二,川茶品牌虽多,但都塑造得不成功,没有知名品牌。四川茶业生产者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小规模的生产与销售模式中。虽然产茶的数量大,品类也相对较多,但总体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对品牌的重要性和作用都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川茶商标中,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都很难与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相比,而与英国“立顿”、日本“三得利”的知名度相较而言,差距就更为明显。因为没有品牌,四川每年有大量的茶叶不得不以原料的形式卖到其他省市再包装后进行出口;在2004年,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就达到了6000吨。

  第三,四川茶产品较为单一,开拓市场能力弱。据资料显示,虽然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四川省茶叶出口的鼎盛时期,出口茶类以红茶为主。但90年代末国际茶叶市场“红改绿”之风日渐盛行以来,川茶出口即开始大幅萎缩。目前,四川省出口茶类只有绿茶,且只有单一的蒸青绿茶外销日本。另外,目前四川大多茶叶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外贸人才,而四川省内几家从事茶叶代理出口的公司的业务也基本是多年不变。外贸人才和国外市场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脱节,信息严重滞后,产品总是对不上路,严重地制约了四川茶叶的自营出口。

  第四,川茶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标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四川省内目前执行的茶叶农残留限量标准本身就低于欧盟标准,与日本标准也不尽一致,这使得四川茶叶品质难以达到出口茶叶质量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川茶的出口。如四川的有关茶叶茶叶加工品的卫生标准就严重滞后,甚至缺少相对应的法规和标准。在四川1845项涉农国家标准中,几乎75%的标龄在5年以上。而同期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卫生法规和标准修订却发展得很快。

  三、 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 建立茶产品准入准出标准,发挥外交作用。

  一方面积极建立四川的绿色准出标准来提高四川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绿色准入标准以保护四川环境安全。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环境外交作用:第一,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环境公约、国际多边协定等环境条款的谈判。第二,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与此同时,我国也应该有效利用WTO的环境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设置合法的环境壁垒,保护本国的贸易和环境。

  2.扩大茶产业规模,实行产品标准化,发展生态茶产业。

  要应对绿色壁垒首先还得从四川茶产业本身着手。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投入到茶叶生产中去。四川地势中山地比较集中但都被小经营者所占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联合各中小经营者,发展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作用。例如,川茶以前为了防止蚜虫和飞蛾之类的害虫,都是通过直接喷洒农药的方式。制茶时也是用简陋的作坊,铁锅、铁铲等,整个工序都不卫生。现在,在四川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茶农用黄板和灭虫灯代替了农药,用先进的制茶机器和科学的工序代替了以前的手工作坊。此外,发展生态农业是规避绿色壁垒的最佳选择。为此,企业需要发展绿色技术,搞好绿色食品设计和开发,特别是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

  3.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解决农药残留等问题。

  茶叶进口国制定严格的农残检验标准已成为趋势。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带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为应对这一壁垒,四川省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检验检疫机制,推广用科学技术种植茶叶。四川种植茶叶的土壤与其他省市相比是有相对优势的。土壤中所含有的DDT和其他农药残留的有害物质是最少的。因此,四川相对于其他省市整治农药残留和其他问题的费用上也是较小的。基于此,四川省在推广科技种茶和加强出口检验力度上的等量投入,较其他省市的效果会好很多。只有推广科技种茶、加强出口检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残的问题。

  4.积极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出口结构。

  四川茶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太过于局限。四川茶商可以广泛搜集国外茶市场的资料,积极建立联系,实现茶叶出口的多元化,即多品种、多国家同时发展。四川省商务厅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曾发布调查报告称,结合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特点,川茶出口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报告指出,四川省内茶叶内含物比浙江茶叶丰富,制成绿茶茶味较重,适合西非、中亚等市场需求。川茶应当在巩固对日本蒸青绿茶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对西非、中亚市场的炒青绿茶出口,拓展绿茶出口市场;而宜宾等地的功夫红茶、红碎茶等产品曾在欧美受到欢迎,当前应恢复出口渠道,组织相应产品生产和出口;尝试高香茶、花茶等特种茶和定牌小包装茶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唐文金 周红兵)

  参考文献:

  1.曾凡银. 踏实农业产业基础.突破绿色壁垒[J]. 经济研究参考,2004(25)

  2.傅京燕.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经济体制改革,2004(2)

  3.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4(1)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