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的最早传说
发布时间 2011-07-06 浏览 5600 次
方郎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中的武夷茶名--晚甘侯,并用拟人手法撰写了《晚甘侯传》。曰“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乡……”文中讲的主要是宋代的武夷茶,只有一句写到“先是森伯之祖,尝与王肃善”。此句意思是:晚甘侯的祖先森伯,曾经与南齐善于茗饮的大官人王肃很友好。但是至今尚未见到王肃有赞赏、评说武夷茶的诗文,也没有见到南北朝时朝廷与武夷山的往来和当时武夷茶记载。因此仅以一句话说明武夷茶传说于南北朝显得单薄。

  笔者认为,同是作为拟人法散文,宋苏轼的《叶嘉传》内容就丰富多了。这篇约1600字的古文,把武夷茶名为“叶嘉”,意为叶子嘉美。叶嘉的曾祖茂先好游名山,游到武夷山“悦之,遂家焉”。当时有位任汉武帝近臣的建安人,把叶嘉举荐给汉武帝,即得帝欣赏,待以名流礼遇。汉武帝还命学者欧阳高、大农令郑当时、谋士陈平陪同之。其间虽有大臣贬嘉,但帝力排众议,赞嘉如“清白之士”(时茶汤沫贵白)。凡遇到大小宴会,都要请嘉出场。并封之为“钜合侯”,意即不随波逐流者。受到重用。

  最后,苏轼赞曰:今居于闽中者,皆嘉之后代也。嘉以布衣遇天子晋爵封官,他竭力许国,不为身计,体现了嘉为民谋利的高风亮节。

  其实苏轼是以拟人法来赞扬武夷茶及建茶。但文中的汉武帝读陆先生(陆羽)“行录”(茶经)一句,明显把时间颠倒了,不知苏轼是何用意?

  苏轼善用拟人手法状物,如为砚台立《万石罗文君传》、为江贝立《江瑶柱传》、为陶器立《温陶君传》、为甘橘立《黄甘陆吉传》,为杜仲立《杜处士传》等。表达其对所赏识之物之情感。

  900多年前的苏轼以西汉为历史背景,来描写武夷茶,当是有其道理的:

  一是汉武帝曾于公元前110年,派兵攻打灭亡了建都于武夷山城村的闽越王余善,毁其城,迁其民,虚其地;二是汉武帝在公元前100年,在郊祭各路神祉时,又将武夷君列于其中,祭以“干鱼”,以安抚闽越人。说明汉武帝在位时与武夷山有发生关系。同时在当今武夷山市城村汉城出土的文物中,有茶壶茶杯,说明时人已有饮茶习俗。

  由于至今没有见到汉时武夷山产茶、制茶之史料,因此以上所述不足为学术之据,将之作为传说更为妥当。(黄贤庚)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