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独特品质形成-原料是基础
发布时间 2011-07-08 浏览 7717 次
行下 效,古往今来人们便接受了这一既定的 评茶标准。

生活中,茶瘾较重,口味较浓的茶人是 不太注重茶之嫩度的,反而喜欢饮用具有一 定成熟度的茶品,因为它的滋味和香气较 浓,茶昧和茶气劲道足,视为"成熟之茶"。 成熟度较高的茶品,如果不经过加工 的特殊处理,其滋味苦涩,且粗老气较重。 安化古人不经意中发现渥堆变黑的茶滋 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便把这一 工艺固定下来,于是诞生了一个新的茶 类一一黑茶。安化黑茶通过渥堆发酵,高 温火倍等工艺,达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的效果。

历史上,安化黑茶茶品一开始是由嫩 度较高的芽叶加工而成的,因为当时西北地区饮茶风俗还只限于上层社会,饮用人群少,"贡茶"、"芽茶"即可满足这一部分 人的需求。这些"细茶"e应属绿茶类)通过 蒸压后,因当时落后的运输条件和长距离 的运输路程,到达消费区域后便转色变得 乌黑,油润,这种茶的口感和汤色,经多年 的积累,便约定俗成。直到明朝,由于人口 激增,茶叶需求量,而茶叶供应又跟 不上需求量的增加,于是出现了"黑茶供 应不足,请奏增加生产,运销西北各省"的 奏章。在这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只 有采用较粗老的芽叶"以充其数",久而久 之,西北地区的平民百姓便接受了这种产 品形式,饮用至今。粗老之茶,通过蒸压和 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呈现出"不 苦不涩,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特 点,且价格便宜,很快便成了"一日不可 无"之物了。

  事实上老茶自有老茶的特点。明乾隆《茶笼》载:"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己老而昧欠 嫩:须谷雨前后,觅成叶带微绿而园且厚 老为尚。"成熟之叶尽管有些苦涩成分,但 整枝内含成分并不比幼稚的一芽一二叶 低,且某些化学成分(如茶多糖、蛋白质、 矿物质、茶皂素等)比幼嫩叶高出多倍,香 气成分也大多保留在成熟的茶叶梗茎内, 如乌龙茶的香气较高与其采用成熟度较 高的原料有一定的关系。黑茶的保健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原料的成熟度有关。 另外,黑茶中的某些茶品是需要一定 的成熟度和含梗量的,试验证明,夜砖茶 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影响透气, 反而不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为"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此 外,一定的含梗量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 也有利于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原文链接:http://news.t0001.com/2010/1025/article_115491.html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