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进行发酵,适时翻堆、加水,期间科学地审评和检测,目标发酵期长为45天,试验原料量为1吨。
(3)合理地在适当时候进行保温加湿,保持一定时间长度的发酵环境进行发酵,目标发酵期长为50天,试验原料量为1吨。
3、严格管理,注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保证发酵顺利进行。
4、定期审评和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四、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形成的新产品、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专利、技术标准、论文专著等数量、质量指标及其水平等)
项目研究出六堡茶不同的发酵工艺及色、香、味品质形成关系的报告1--2篇。包括:
⑴六堡茶不同的发酵工艺技术特点;
⑵六堡茶的色香味特点;
⑶六堡茶不同的发酵工艺对色、香、味品质的影响。
五、项目实施结果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三个不同发酵工艺对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色、香、味的方面三个方案有一些差异性,项目组通过不同的发酵环境,在发酵工艺上进行改变,得到几种风格大体一致的品质,都达到了六堡茶现代发酵工艺要求的“红”、“浓”、“陈”、“醇”四大特点,其中以方案(3)为最佳。项目实施以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已经生产出“红”、“浓”、“陈”、“醇”的六堡茶(0612)50吨,由于该产品品质的提高,产品售价提升了20%,产销量得到了稳步扩大,年新增毛利达到了100万。项目实施的规模与合同的要求相当,但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合同的要求。
六、项目的社会效益
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不间断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共同探讨,在改善发酵工艺方面深入研究,带动了全市六堡茶工艺技术改进,获得了良好的产业社会效益,为六堡茶的稳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七、项目的方案设计以及实施,在广西区内还是首次,处于区内领先水平。
八、存在问题与建议
1、六堡茶的发酵需要在合理的温湿环境下进行,才会完全体现出现代工艺的优势,但由于昼夜温差造成的堆温变化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大生产的监控会出现一定的生产误差。由于季节气候的温度变化也会使生产工艺不可能长期不变,这需要生产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实施。鉴此两种原因,项目组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密封发酵车间,减少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量;或在堆面覆盖卫生帆布,直接形堆间小环境;又或者争取发酵时间在4~11月份进行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由于晴雨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发酵车间湿度不平衡,项目组采用了雾化器对环境加湿,只要程度适当得体就有利于稳定发酵过程。
:中国最专业的黑茶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