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体系下的茶品
发布时间 2011-07-13 浏览 5269 次
,不能从根本地说明太多,茶山名称与茶质内容,本属两种概念。每个山头、村寨,都可能有好茶,或者出平凡茶品,有茶友也说过,一座茶山,原料也分三六九等,价格也相差较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山头料,很多茶友喝了很多款,都找不到相同的感觉。

今年我的《醉尘》毛料H图的评价达到H3+ 但同一茶园的秋茶毛料却连H2都达不到,这里也就说明了茶的优劣关乎的问题很多。今年秋的《秋盈》原料,在春茶时,也是达不到2级茶的要求,但秋茶却达到了3级茶以上的要求,所以说,数字评价体系下的茶品,春秋之分,树龄之分,村寨之分都不再重要,对理解数字体系茶品的茶友来说,只有达标和不达标之分。放开一些“空洞的知识”,茶品的表现力更直观也更客观。

山是那座山,树是那棵树,人也是那个人,每年每季出的茶却不一定是“那”茶。原因,太多。这点不说。



文章来源: 原野新浪博客 http://q.blog.sina.com.cn/puer100/blogfile/5aeb9ea40100mzes&&dpc=1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