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强 品茶论道话黑茶
发布时间 2011-07-16 浏览 6400 次
;,于是砖茶成了维系他们生存的生活必需品。

这里的砖茶,就是黑茶,且由于主销大漠边陲,人们就给了它一个一目了然的名字—“边销茶”。

在经济短缺的时代,内地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可能高,很少有粗茶淡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富贵病,尽管黑茶功能多,人们并无多大需要,只是源源不断运往祖国的大西北、大草原,运往非洲国家,仅仅作为边销茶、援外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当时作为加强与少数民族团结的“政治茶”,价格低廉,生产企业只要保证完成国家计划而已,品种单一,质量标准不高,包装也不讲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两茶时新而需求不时新”。没有发达的市场,黑茶这个产业也只在默默无闻中延续。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各种富贵综合症也随之而来,富足而知生命的宝贵,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讲究。由于保健的需求,对黑茶的认识逐步刷新。从“边销茶”消食化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这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于是,黑茶从墙内开花墙外香,反过来促进墙内香,墙内墙外一齐香起来,很快香遍了大江南北,香遍了四海五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今黑茶,市场需求巨增,品种应有尽有,包装赏心悦目,价格节节攀升,呈现出一派产业繁荣的可喜景象。

最早的黑茶产自四川,是由绿毛茶经蒸压制成的边销茶。我省黑茶,源起安化,后扩大到益阳、常德、岳阳、长沙部分县市。安化素称茶乡,唐宋时期,茶叶产量誉甲天下,明清时期,是黑茶的生产最为旺盛的时期。明万历23年,朝廷正式定为官茶,远销西北诸省,到16世纪末期,取代四川黑茶,居全国领先地位,畅销欧美,俄英等国茶商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

黑茶源源不断销往西南、西北,在经贸上出现了内地与边疆的“茶马互市”,即茶马交易。唐代、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用铜钱,但这些地区的牧民将铜钱用来铸造兵器。因此,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宋朝政府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明令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而其中最为兴旺的是茶马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元朝茶马互市减弱,明代再度恢复,一直进行到清代中期。

黑茶运载工具陆路主要靠马帮,与“茶马互市”的连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历史上特定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主干有滇藏道和川藏道等,其中川藏道向内地的再延伸,就到了安化。可以说,安化是“茶马古道”的最初始源头。

感于安化黑茶在“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民族贡献,我曾作过小诗一首,以表其功:

  

  茶马古道白沙溪,

  

  日夜萧萧向域西。

  

  载得楚天无限意,

  

  迎来边塞永相依。

题目是《安化黑茶颂》。诗中“茶马古道”,是专有名词,“马”字不合韵,不能换字,只能将就了;白沙溪是资江的支流,交汇于黑茶摇篮—安化县,这里有始建于1939年的白沙溪茶厂,创造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花砖茶,湖南第一片茯砖茶。这里曾经“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日日夜夜车辚辚、马萧萧,把黑茶和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辗转运往“域西”,由此与藏区、边疆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中央,心向统一,推动了藏、汉民族的团结,推动了边疆地区与祖国的统一。

如今黑茶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开发,已成为不仅是安化县、而且是益阳市的支柱产业,去年,益阳全市黑茶总产量达1.8万吨,创产值6亿多元;“安化千两茶”、“益阳茯砖茶”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市、县各级领导对黑茶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采取多种举措加速黑茶生产、加工、流通和文化的开发,由湖南省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也将于今年10月在益阳举行,力争把益阳打造成中国黑茶产业中心,打造成湖南最大的茶业交易市场和集散地。

黑茶的春天已经到来!(作者:崔国强)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