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
发布时间 2011-07-28 浏览 6393 次
紫砂制器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工艺美术品,但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找不到确切的记述。现在能从书本上看到的只是诗文描写︰其一︰「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其二、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还有宋人作《满庭芳?试茶词》云︰「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砂罂」、「紫瓯」等都指的紫砂茶具,可见紫砂茶具已为饮茶珍品,而得到名人的赞赏了。1992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2,「紫砂陶瓷艺术的创始,根据对一些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古窑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叶」。 以上《江苏紫砂工艺的发展》,《宜兴紫砂珍赏》等认为宋代已有紫砂茶具,均是延续了谈溶的说法。上述已成定论的观点,以为宜兴紫砂器(壶)创始于宋代,均是引以梅尧臣的「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欧阳修的「喜共紫欧瓯吟且酌」等为其依据,并以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器来证实。这里有一点尚需解释,当代有些研究紫砂陶的专家以为,宋代已有紫砂器,因而宋代就有了紫砂壶。这是将紫砂器与紫砂壶相混了。紫砂器应是指用紫砂陶材料做的器皿,称为紫砂器。紫砂器中可以包括紫砂壶,但不可以认为宋代有了紫砂器便就有了紫砂壶。紫砂的壶的出现应与泡茶法的出现与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对泡茶方式的适应理解和认识,有了这种生活基础,才逐步产生了紫砂茶具。

前述诸人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不妨先从宋代的茶书及史料的记载来看当时的饮茶习俗。宋代饮茶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北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宋、蔡襄《茶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当时茶的品质和烹饮方法。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下篇论述了烹茶所用的器具。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稍晚的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论述了茶的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饼、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

以上两书,所记载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这种方法是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并用茶筅回环搅拌,调成沫饽丰富的茶汤。时人还比较茶盏内沫饽的多少和持久性,来定断各人的备茶技巧,名曰「斗茶」。

斗茶所使用的茶具为建盏,宋蔡襄《茶录》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云︰「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瓶,瓶宜金银,小大之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