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门槛越来越高。
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去年8月1日起欧盟已将对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硫丹限量从30mg/kg调整为 0.01mg/kg,把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而在9月1日,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日本有关方面也表示,从 2009年5月起,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
去年10月,我国实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订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国家标准。国家还成立了茶叶质量标准委员会,各地都相应的加大了监管力度。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日益红火。
台湾茶业界很重视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发。2007年,台湾单销大陆的茶叶出口额就达116万美元,足足比5年前增长8倍。两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台湾展位个个爆满,上海等其他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会也是人气旺盛。
“在我们看来,大陆最具诱惑力的,一是广阔的茶叶种植基地;二是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大陆13亿人口啊,这么大的市场摆在这里,我们怎么可能不来?”陈重嘉先生道出了台湾茶人的共同心声。
普洱茶要“触底反弹”尚需努力培育市场。
2007年,普洱茶市场泡沫被击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接踵而来。许多茶商都有“不抱多大希望”的心理准备。由于普洱茶产品良莠不齐,曾经被炒到癫狂的普洱茶市场近期又上演了高台跳水,市场正在向其价值回归,消费者也有一个理性接受过程。目前普洱茶市场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变。 2009年,普洱茶经过多年的起起落落之后将进入相对平稳期,但要重振雄风还有待努力。
市场倾向名优茶。
近几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有一定能力的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注重茶叶的品牌和包装,买茶叶奔品牌的现象已日渐普及。散装的、无牌无名的茶叶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