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浪漫武夷,风雅茶韵”首次走进福州,举办春茗会的情景,作为此次活动的总策划人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春说:“为了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进此次活动中,我们在策划时不仅提出了包含旅游和茶的节事品牌口号,还将最具武夷地域特色的武夷角怪和大红袍设计成武夷蛙“休休”和红袍娃“康康”,作为贯穿活动的吉祥物,同时,在氛围营造上更加注重武夷文化的渲染。”其时,在美丽的福州西湖上,古朴竹筏泛舟西湖,古琴笙歌传唱茶文化,诗词吟诵细说大红袍,嘉宾们在品啜佳茗中,领略了武夷文化的无穷魅力,100多家参展商借机开展经贸活动。春茗会的成功举办,振奋了全国各地的武夷茶人,他们称,文化品牌的宣传迎来了大红袍名茶的春天。、
随后,武夷山倾心经营着这一品牌节事。在北京,2006年中秋“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走进钓鱼台、王府井、马连道、老舍茶馆,举办了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大红袍周”活动,文化成为整个活动的灵魂。一位北京市民在参加了活动后说,真没想到武夷山能拥有如此多的文化,是这个城市之幸。为奠定大红袍“国茶”地位,2007年10月10日,在故宫端门隆重举行“乌龙之祖,国茶巅峰——绝版母树大红袍入藏国博仪式”,使大红袍成为该馆入藏的惟一现代茶叶。2008年11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上,贯穿武夷山整个活动的仍是“浪漫武夷,风雅茶韵”,“文化武夷”沁入人心,不仅斥巨资建成了中华武夷茶博园,还设计出整个展会上最亮丽“文化武夷”展馆、平台。
通过“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这一节事活动,武夷山既纠正了市场上对6棵母树大红袍的错误认识,又推动了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和秀美山水的推介。
转眼,武夷山坚守这一节事文化活动已3年多,其所产生的效益是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374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565万人次,涉茶产值从4亿元到8.05亿元,茶农、茶企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以30%速度增长,茶已成为武夷山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