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饮用茶,就意味着大量的茶叶要从汉区运往西藏,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交通不便,那些大量的茶叶运到藏区,要经过蜿蜒伸展在大山、河谷的茶马古道上,应该是怎样的艰难?正如孙才杰小说《藏茶坊》中描写的:“那时候,从汉区到藏区的道路是很艰险的,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为了将茶叶运到藏区,人们开始利用马帮和背夫把茶叶运到藏区,这就是茶马古道的开始。”从孙才杰的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但真正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从云南向西北横上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我们把它称之为 “滇藏茶马古道”。 而另一条则是“川藏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则东起四川雅安,经由甘孜、昌都、林芝等到达拉萨。而作为四川人的孙才杰所描写的长篇小说《藏茶坊》,则是“川藏茶马古道”上,四川雅安人民与藏族同胞之间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所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是以感人的故事做引子,以真实的历史题材做背景,阐述了汉族人民在乱世中一直用生命和正义以及浓厚的民族感情保持着与藏族人们的贸易往来及生活的接触,所形成的深厚的团结友谊与和谐。
孙才杰小说《藏茶坊》其实是对过去历史上最底层人的生活在描写,即对那些背夫在乱世生活中的描写,我们可从孙才杰小说《藏茶坊》中了解到茶叶经过汉界进入藏区,都是由穷苦的背夫送往的,而这些背夫则会在崎岖而异常艰险的茶马古道上翻越数不清的高山,踏过数不清的江河,加上气候的恶劣而导致夏季有泥石流,冬季有雪崩,在飞禽走兽绝迹之地,翻越海拔3000米的高山,才能把茶叶送往西藏,正如孙才杰小说中描写那样:“背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即所谓:千里茶路,乱石飞渡,川穿横流,飞禽走兽不得过……多少年来,这条茶路,白骨森森,横尸累累。这些都足以说明茶路上背夫们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从《藏茶坊》凄婉的背夫歌中,也可以领略到背夫的情感体验与真实生活的写照,背夫歌词是:“小河涨水大河清,半边清来半边浑;哥哥背茶天日久,妹妹在家不放心;叫声妹妹不要愁,哥哥背茶换灯油;康定城里买根簪,别在妹妹脑后头;一根拐子二尺高,送给哥哥背茶包;哥哥背茶想妹妹,妹妹耳朵好发烧;拐子打在石头巅,妹是哥的心尖尖;背茶背到头发白,哥哥此去定回还。”读孙才杰的小说《藏茶坊》,读着读着就会令我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也为不断失去的文化和历史找回一些曾经的记忆,以及茶马古道的辉煌及那段侵染的血泪史。
孙才杰小说《藏茶坊》,无论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都有独到之处,其人物刻画也个性鲜明,开篇中短短数言,就把赵伯隆不可侵犯的威严与气度刻画出来,还有关于其他几位人物也都描写得很好,如赵承运的沉稳隐忍、不拘言笑、责任心和守信;赵秀兰的智慧、泼辣、果敢、魄力和大胸怀;陈文俊的憨厚、真诚与勇敢;藏如花的温情、贤惠、大义与真情;张长弓的心狠毒辣与人性的裂变;格日朗的藏族勇士的血性及灵魂折磨;达罕的守信;张国龙不同一般的土匪的侠义之气,还有赵如冠的年轻有为、善良侠义及智慧超群,这些人物被孙才杰在《藏茶坊》中的描写得有血有肉,所以使整个作品显得十足的饱满,因此,《藏茶坊》这部小说耐读,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