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雕刻和雕塑与紫砂创作融合在一起,从传统中走出了自己的路。我一直认为,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要用现代理念驾驭传统技艺,从传统来又突破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也就是创旧。”
近些年,徐秀棠又把紫砂陶艺创作的目光投向室外装饰,并创作了一批大型作品。目前他们做过的最大的,是为上海制作的一个抗战题材的大型紫砂壁画,长41米高2.5米,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历时18个月。
紫砂热中需要冷思考和冷板凳
如今的紫砂市场很红火,徐秀棠却说,紫砂热也隐含着危险性,尤其是炒作太严重,有的艺人甚至在拍卖会上自己举牌抬高身价,有的人不承认自己是民间艺人,把“工艺美术师”的“工艺”两个字拿掉,惟恐掉了身价。其实我们就是民间艺人,不要太浮躁,心态不能像在沸水里煮着一样翻腾。
“台湾的教训值得借鉴,当年喜欢的人多,价格也高,一些不法商人就千方百计地哄抬价格,为了卖相好甚至用酸洗原料的办法改变紫砂壶的色泽,时间长了,假冒伪劣多了,市场就乱了,接下来就是市场萧条。从紫砂热到紫砂乱再到紫砂死,我们不能走这样的老路。”徐秀棠说,“商人捞一把行情不好就转行赚别的钱,我们要对紫砂有一份责任感,我们还有徒弟和子孙要吃这碗饭。”
徐秀棠的长乐陶庄很有名,曾经有EMBA培训班的人来搞活动,他们说“徐秀棠”这三个字可以变成很大一笔经济效益。但他认为钱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寄托,有比挣钱更重要的事,做了经济上的奴隶,创作上必然要有毛病。
他说:“现在总是说一把紫砂壶值一辆小汽车,我觉得这是把紫砂艺术庸俗化了,紫砂变成追金手段是一种沦落,它本应该是和艺术家相交融的、鲜活的生命。在现代社会,紫砂传统的手工技术和艺术,很容易遭到冲击,我们这些从业者,更应该坐得住冷板凳,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继承下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