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历史简述
发布时间 2011-06-13 浏览 5399 次

  尽管宜兴陶器烧制的历史久远,但就紫砂器而言,历史文献中存有的线索却需从北宋说起,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的诗文中写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表明在北宋时期就有紫砂烧制的可能性。但更确切的记载却要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得以考证:“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依此,宜兴紫砂至少应该在明代中后期,才渐为世人所知。

  据载,明代供春模仿金沙寺僧制壶,开创了紫砂匠人制壶的先河。继起的董翰、赵梁、元畅和时朋,则因精湛的壶艺被称为“明四大家”。其中,董翰创制菱花式壶,赵梁首创提梁壶。而后,李茂林因创造了匣钵封闭烧法避免了紫砂壶沾染釉泪,明代后期的时大彬(时朋之子)与李仲芳和徐友泉被赋予“三大”之盛名。时大彬最先改供春的大壶转而朝精美的小壶发展,且形成了传承后世的传统制壶技法,对紫砂发展功绩非凡。除上述之人,明代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