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茶叶流通协会王庆常务副会长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茶叶是一种适用面和覆盖面都比较广的产品,从广义角度讲,茶叶应该是一种大众饮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现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拥有着文化底蕴的茶叶,更是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茶叶带给人们的健康。”
提高对茶叶安全性的认识
中国茶类齐全,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茶叶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追求产量、质量到现今安全质量生产的转变,很多茶叶生产者已经开始将如何保障茶叶质量的安全问题作为了今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也有专家认为,茶叶中农药残余水平与人们饮茶时摄入的农药数量是不同的概念。由于人们喝茶时只喝茶汤不吃茶渣,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多少农药会由茶叶浸泡后进入茶汤。而茶树常用的菊脂类农药水溶解度低,在泡茶时进入茶汤的比率一般只有1%。专家指出,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茶叶中有残留农药并不等于就对人体有害,要通过风险评估等进行客观评价。
一位经常品茶的苏芬女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自己经常会看一些养生类的节目,深知喝茶的好处,俗话说,‘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等。但是说实话,对茶叶的安全问题关注的却很少。”茶叶质量的安全事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人们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优化茶叶种植环境
茶叶质量可追溯指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据了解,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的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其中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应重点抓好优势基地建设、茶园管理控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可追溯、两端质量检测等关键控制技术。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茶园质量基础、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环节;突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尽可能发挥生物防治手段的作用、辅之以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运用茶园肥培管理控制技术;加工人员要掌握茶叶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懂得茶叶加工卫生质量要求,具备茶叶加工所需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