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亦应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如此养成的壶不但温润可亲,也才符合卫生之道。那我们就类比物与被类比物的方式小谈一下。
一把壶能均匀地养出皮革的味道绝对属于上品,而正是由于有了植物单宁,加上紫砂特有的透气性和吸附力,两者结合方能达到相得益彰的程度。茶汤里的单宁具有粘性,对壶表而言相当于油漆。
一般说来,油漆的浓度越低,漆的遍数越多,效果就越佳,只是现代装修中油漆工图省事而已。其实以茶养壶也是如此,除使用什么样的油漆,什么样的工具外,一切还得取决于油漆的功夫。接下来就是让茶渍挂多久的问题了,茶渍就是“茶油”,是行内行外的俗称,其中的成分包括大量易溶于水的有益矿物质元素,磷、锰、镉等;人体必须的七种左右氨基酸类,还有五种糖类;清蛋白;各类维生素类物质;生物碱;茶多酚;皂甙类物质等等,才构成看上去脏兮兮,温热时摸上去粘乎乎的茶渍、茶油。
这些干茶叶中的物质在100℃沸水的作用下大部分都游离出来,结果使茶汤有色有味,一部分在温热时被泥料直接吸收,另有一大部分来不及吸收的在低于50℃之后会粘附于壶壁内外,形成茶渍虽然没有热力作用辅助,但吸附的作用还会继续,只不过相比之下不甚明显而已。
这些已被泥料吸收进的物质彼此之间不会发生许多反应,反应会有一些,目前仍然无法借助科学仪器分析出来微生物产生,不过壶内积有茶垢的泡出来的茶汤,无论色、香、味均明显优于其它,所以仅仅为了清洁卫生而放弃可能会有的益处并不可取。
紫砂泥其质历来没变,但人们发挥聪明才智使其成却呈现出五彩皆具深浅不一的丰富视觉效果,而茶渍中的五类茶多酚会使茶渍色越来越深,在底色浅的泥料上较显眼,擦拭不及时的确会有碍观瞻。综上所述,您应该在各种方式与时间上取一个适合您的平衡点,只要能在保证不影响美观,能在茶渍积透前用茶巾热水擦去,那就可以让它多留于壶上,又事半功倍之效。
虽然我并不赞成过于频繁的为清洁卫生而擦拭,但却建议您有空时多用清洁手磨蹭抚摸它,因为人手分泌的体液对于紫砂陶,甚至于竹、牧、牙、角、玉等材质均有效果。当然这也无法通过仪器分析出来,纯为经验之谈。
明清时代紫砂壶因长期泡茶,胎色幽暗,壶器表有一种深沉内蕴光泽,收藏界称为“包浆”或“宝光”。想想当今的喝茶讲究,连喝茶都带有目的性。是啊,大概生活本身就带着莫种目的。也许讲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愿不是为了讲究而生活。
现在的养壶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某些人业余时间消磨在打麻将、唱歌、逛街或喝酒等等一样,得到自己愿意享受的乐趣。说到生活方式,如今有一种时髦的说法:人的生活空间里还有一个“第三地”,即除家庭、工作环境外第三个经常光顾休息的地方。在“第三地”里可以社交、聊聊旧事或放松心情,消解愁闷。现在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自然就会越来越丰富,社交也会越来越广泛,“第三地”理所当然的就会越来越开阔。所以我觉得这个“第三地”除开你与朋友在酒吧喝酒、舞厅跳舞、咖啡厅聊天的那些地方,应该还有你写字、听音乐、种花、玩奇石、养壶、钓鱼、登山、旅游、打扑克等等活动营造出的一块心情、时间和空间相融合的境地。 荣德堂
如若每天用餐之后,无杂事相扰之时,泡上一壶铁观音茶,看看电视,聊聊闲事。茶饮完毕,细心的清理桌面和茶壶,遐意的享受着每一个细节。有时间就看看茶艺相关知识,不断的补充着自己缺少的茶史、茶礼、茶道等等知识;到壶店看不同的茶和壶,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欣赏不同泥料、不同造型的紫砂茶壶,品茶论茶间可营造出一清新之境地,悠闲的享受真情相携的美好生活。独处之时,泡一壶清茶,开动脑子,畅快的享受思考的乐趣。
壶只是一个载体,通过实践保养壶这一过程,强化自己“爱心、细心、诚心、耐心、恒心、热心、专心”的心性,使之成为生活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事就会有科学性、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情绪稳定了,就能认真踏实的工作,创造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再则,若是把自己在“第三地”涵养起来的热情,用在第一地和第二地上,遇到的一切人或事,都当作一把可养之壶,用养壶的心对待他(它)们,天长日久,我想我同样会欣赏到他(它)们发出的奇异灵性之光,那光彩也一定不会比常年养出的壶光逊色。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以岁月为茶,去涵纳岁月也让岁月蕴养自己!这样,到最后,当岁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壶,有着茶也带不走的温香。